第一百二十八章 代价是什么(2 / 2)

过河卒 莫问江湖 3791 字 6个月前

“恶火”。炼气士传承则是补充了大成之法

“龙虎剑诀”,只是齐玄素不怎么用,主要是为了与

“青云”配套,便于施展双剑合璧。方士传承同样需要后天学习各种法术,而且是以数量取胜,齐玄素会的法术实在不多,主要就是殷先生传授的

“青冥甲”和

“九幽锁”,齐玄素也不怎么用,他更喜欢用武夫传承正面硬碰硬,或是使用巫祝传承。

现如今方士传承直接跻身造物境,就不能不把方士传承当一回事了。正好齐玄素手头上有一部从海上龙宫得来的《太平要术》。

“太平要术”又名

“太平青领书”,并非今日的

“太平青领经”,后者只是一门大成之法,而前者却是一个完整的传承体系。

“太平要术”包括了

“太平青领经”,除了总纲五十七卷之外,下面又分十部一百七十卷。玄圣整合传承,去芜存菁,极大提高了下限,让许多原本终生无望天人阶段之人只要按部就班,遵循着这种定理公式,少走弯路,也能跻身天人。

这也是如今道门天人数量大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弊端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限,等同是玄圣把路给框死了,少了弯路不假,却也没了改良和变化的余地,对于许多天才来说,最好还是直接学能够体现作者本来意图的原篇,最后融会贯通,一法通而万法皆通。

简单来说,知道了什么是错的,才能更好理解什么是对的,这是相互印证的。

齐玄素手中的这部

“太平要术”就是原篇,包含了部分失传内容,也就是不在

“太平青领经”和

“无名天书”范围内的内容。他本打算把这部《太平要术》给张月鹿,因为后续事情太多,又是对付陈书华和司命真君,又是昏迷不醒,就把这件事彻底抛到脑后。

自古以来,巫道不分家,天后在成神之前,有

“里中巫”的身份,被称为

“神女”,而十一位大巫同样被称为神女,所谓巫觋,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

“巫觋”。巫和神女是一体两面。天后是十一巫之后的又一位大巫,后来兼容儒、佛、道三教之长,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

她留下的

“太平要术”正是巫道不分家的体现。齐玄素的

“长生石之心”本就与上古巫教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此时再从

“太平要术”中学一些巫教法术正好合适。齐玄素取出那部《太平要术》翻了翻,他倒是不求学会

“太平青领经”,这门大成之法对他来说,难度太大,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学会的。

据说李长歌是从小修习此法,直到二十岁的时候才有所小成,而齐玄素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植入

“长生石之心”有一定的要求,必须等到身体大致发育成熟之后,才能植入

“长生石之心”,如此才能适配。对于孩子或者少年来说,

“长生石之心”过大,与身体不能完全适配。这里存在一个悖论,

“长生石之心”当然可以随着身体变大或者变小,前提是先激活它,要把

“长生石之心”植入体内才能激活,可大小不合适就无法植入

“长生石之心”。所以李长歌和齐玄素都是在二十岁之后才植入了

“长生石之心”,这也是齐玄素和李长歌进境相差不大的主要原因。如果李长歌刚刚出生就能植入

“长生石之心”,那么在李家的财力支撑下,早就把齐玄素甩到身后了。

李长歌在植入

“长生石之心”之前,主要就是专心修炼

“太平青领经”,这是齐玄素不能比的。齐玄素跳过了总纲部分,注意力集中在

“太平要术”中的法术部分。这些法术的威力很大,也很繁琐,限制要求很多。

比如说,有一道名为

“钉头七杀”的法术,可以杀人无形,能够远隔千里让人魂飞魄散。却要先立一法坛,结一草人,上书敌人生辰八字,最好还有毛发、血液、指甲等媒介,头上一盏灯,足下一盏灯,脚步罡斗,书符结印焚化,一日三次拜礼,直至二十一日之午时。

在此过程中,被害本人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而且灵性大损,二十一日后,敌人的三魂七魄就会被拜散,此时以法剑刺草人上,如刺敌人本体,草人和敌人都会喷出血来。

这种法术厉害归厉害,临场对敌几乎没什么用,搭建法坛的工夫,足够被武夫锤死好几次了。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起到奇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