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升官(2 / 2)

大汉储君 青春唤不回 232 字 4个月前

刘邦点头。

刘盈哼道:“那如果只用功臣,文人也不服气啊?”

“他们不服能怎么样?一群酸儒罢了!”刘邦不客气道:“乃公琢磨着,要定下一条规矩,非刘氏不王,非军功不侯!”

刘盈点头,“我同意。”

顿了下,刘邦又道:“再加上一条,非侯不相!”

刘盈一诧,“阿父,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没有军功的人,就不能拜相?”

“没错!所以副相之位,不能给陆贾,也不能给随何……先给王陵,让他从齐地回来,然后调曹参担任齐相,辅佐肥,同时盯着彭越!”

刘盈不由得吸了口气,老流氓的套路,属实是厉害。

异姓王这个事情,早晚要解决,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像彭越和英布这种,能开拓的就让他们开拓,不能开拓的,就要收回来。

然后换上自家人。

习惯不了朝廷直辖,那就用个刘家的王去统治。

只要配合推恩之法,刘氏诸侯王也很难做大。

刘邦坚信眼前这个竖子,绝对有一百种方法,摆弄诸侯王。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非军功不封侯,将军功和侯爵牢牢绑定。

然后第三步,就是非侯不相。

将相权交给军功集团,让他们放心。

虽说这样安排,会助长军功集团气焰,但身为天子,不能光有强硬。

就像眼下,对诸侯王强硬,在大一统这一点上,绝不妥协。

相应的,就要在其他地方妥协,就要寻求军功集团的极力支持,才能稳住朝局。

这一次周勃下狱,对军功集团是个很大的敲打。

巴掌甩过去,甜枣就要给到。

调王陵入京,接副相位置,毫无疑问是一招安抚人心的妙棋。

同时让曹参从楚相升任齐相,是极大的提升。

毕竟齐国可是诸侯国当中,最大、最富庶、军力又最强的。

能治理好齐地,就能治理好天下。

刘盈很清楚猜到,未来的相国必是曹参。

萧规曹随吗!

不知道历史,还不知道成语啊!

“阿父,现在朝政越来越复杂,政务也越来越多。丞相不止一位,要和宫里交接政务,也需要有人从中衔接……孩儿前些时候,提拔了几位尚书,就是担负这个跑腿事宜……如果阿父觉得没问题,可以提拔可用之臣,当这个尚书令。方便通传消息,不至于延误政务。”

刘邦眨了眨眼,突然笑道:“盈,你就要一个尚书令,阿父可是占便宜了。”

刘盈轻笑,“天下都是阿父的,您占便宜不是天经地义吗?”

刘邦眉头微皱,反复思量,觉得属实没有什么问题,也就不多想了。

又到了后半夜,他就睡去了。

刘盈也睡了,不过在睡之前,刘盈提笔,给王陵写了一封信,又附上一首《王母赞》。

没办法,相位太重要了,必须用心拉拢才行。

转过天,有人来东宫拜见。

走进来俩人,一个是曹参之子曹窋,一个是郅都,这俩人都是负责宫门的郎官。

“就是你们两个竖子昨夜阻挡朕?”刘邦厉声大骂,“你们真是不要命了,信不信朕一怒之下,就斩了你们!”

曹窋连忙跪倒,“陛下,属实是夜里看不清楚,小臣求陛下恕罪!”

刘邦哼道:“念在你阿父的份上,朕不和你计较……你呢?”

郅都向前一步,竟然不惧,反而说道:“臣要弹劾陛下!”

“你敢弹劾朕?”

“没错,陛下自己定下的规矩,却不能遵守,让朝臣百姓,如何遵守法纪?臣请陛下下诏澄清。”

刘邦气得咬牙切齿,“好,好一个小竖子!你有胆子!”

曹窋拼命给郅都使眼色,可郅都恍若未闻。

刘邦在地上走来走去,突然之间,他笑了。

“郅都,朕念在你是初犯,也就不罚了……你去尚书台吧!”

郅都还没反应过来,怔在当场。

这时候刘盈的声音传来,“傻子,还没听清楚?阿父升你的官了!”

郅都顿了下,脱口而出道:“即便升官,也不能抵消陛下的错误。”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