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要提亲(1 / 2)

风流大宋 林二虎 6207 字 1个月前

耶律宁豪爽,耶律南仙有心事,兄妹俩又被秦刚以不同度数的混酒劝着,很快便酩酊大醉,而秦刚则是非常注意地只喝一种酒,李清照又是酒量甚好,两人便是清醒着回去的。

在回去的路上,李清照却是冷不防地狠踩了秦刚一脚,秦刚正要呼痛,却被李清照一个眼神逼住,并道:“我算是已经看出来了,这个契丹女子就是被你四处显摆招惹来的!这次我先放过了你,但凡再有下次,给我小心来着。”

秦刚自知理亏,但听着这话,却又似乎算是过关,只能讪讪地点头。

第二天,耶律宁醒来,便叫过秦刚,二人在房中密议多时,终于就这天津寨之事,议出了一个他可回去交差的大体方案出来。

按耶律郭三的思路,他是怀疑这萧得里底与李宁一在天津所建的墟寨有暗地里通宋之嫌疑。而且对宋出售军马,也是严重违法之事,如果能够查实此事,一则对内可以把萧得里底给扳倒,他则有希望能做上知南京留守事的位置,二则至少可以借此事对宋挑衅,借口追查辽国走私战马,派兵南下劫掠一番。

耶律宁虽然是辽国人,但是他也是读着儒家经典长大,自然也有点最基本的息兵止争、和平发展的政治理念,倘若因为此事引起辽宋之间的战争,定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而且南京道直面着大宋河北路及沧州,如果两国开战,首先就会让他与秦刚成为了需要直接开战的敌对双方,这更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们俩的第一个共识就是,避免两国激化矛盾并引发战争。

秦刚也坦然告诉耶律宁,天津寨卖出去的战马的确大部分都到了河北,但是他积极购置战马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两国的和平。因为宋军缺乏战马,就便与辽军的进攻实力形不成对等,从而令辽军随时可以南下,战争便随时能够发生。

但是,如果宋军也能建成相对强劲的骑兵,可以在原野上与辽军形成对峙,战争才不会成为像耶律郭三这些人的口头禅。

“那宋军的骑兵强大了之后,就不会想着光复幽云十六州吗?这可是你们大宋君臣念念不忘之事啊!”耶律宁也提出了他的担心。

“我不否认你说的担心有这个可能。只是,看大宋如今的官场斗争,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太小。”秦刚转而再对他讲,“耶律兄如果你要信得过秦刚的话,就请记住一句话,大辽的危险不在于南边,而在北边!”

“北边……北边会是哪里?”耶律宁还想追问,却见秦刚并没有继续回答的意思,这才作罢。

第二个共识应该是,决不能暴露秦刚与所谓高丽长公主之间的恋情。当然这点对于秦刚而言更为重要,因为他是怕被真的高丽长公主知道后,来找自己的麻烦。

在那天之后,他还是专门去找了那几个错识的高丽商人并进行千叮万嘱:高丽长公主此行是秘密私服出访,可不能对外宣扬,否则就不再准许他们再来天津墟寨做生意。

所以基于这两个共识,耶律宁接受了秦刚的建议,他此行回去后,只需要回报在这天津寨内进行买马与卖米的商人都是高丽人。毕竟就目前而言,卖给高丽的战马、以及向高丽人买米,都是合法的生意,谈不上有什么过错。

而这样的结果回报到析津府与南大王院之后,耶律郭三唯一可以生事的,就是去找高丽人的麻烦。

要想明的来,可以想办法去寻找高丽商人将战马转卖给宋人的证据,然后拿着这些证据去找高丽王朝讨说法,惩治当事人、杜绝之后隐患,甚至都可以因此而叫停高丽人来购买军马的交易资格。

如果嫌这样做很麻烦,也可来暗的,跟上高丽商人买到马的海船,想办法在海上把它们搞沉,让这些商人血本无归。虽然说大辽的水军不怎么样,但是军队对付商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秦刚与耶律宁既然能想到这一点,那就必须要在耶律郭三真的这样做之前想好对策,因为这样子看来,不论郭三将军来明的还是来暗的,离开天津港的运马海船都是关键。

秦刚有点吃不准耶律宁与这耶律郭三之间的关系,他思考了一下试探着说道:“大辽铁骑横行天下,如果是在陆地自然无须多虑,但是郭三将军如果是要领水军在这海上拦截,我倒是听得长公主说过,海上行商,最厉害的却是海盗。海商一般都会选择给海盗买路钱免劫,甚至有强大的海商还会再多给一份护航钱确保自己的安全。我却担心大辽水军一旦遇上了海盗,难免会吃亏,却是失了辽国的面子。”

“这商贸之事,原本就有买卖的规矩在前,愿买愿卖之事,他郭三如果非要破坏这一规矩,一心到海面上去滋事,就算失了面子,那也是他个人的面子,却也与辽国无关。”耶律宁却是非常直白地说道。

“那我就提醒这些商人,近期也别怕花钱了,能够请到海盗来护航是最为妥当。”秦刚更进一步地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其实这些护航的所谓海盗,就是他要求在浮阳水寨积极做好准备的新沧水军。

“嗯!能让这帮武夫吃点苦头也是好!”

他们俩居然在这里开始算计着耶律郭三有可能的失策与吃亏,而耶律宁看起来也丝毫没有为此而内疚的样子,却是令秦刚终为此事放下了心来。

而关于天津寨与港口,那却明显是萧得里底的管辖范围,也就是他耶律宁打着南大王府钦命调查的旗号,才能在这里走来走去。所以耶律郭三无论怎样,也是不会在寨子里外及附近选择轻易动手的。

大事既然商议完毕,耶律宁便决定早日回析津府,以告诉耶律郭三他在这里的调查结果,然后再去看他的反应与后续行动。

秦刚自然说也是要与所谓的高丽长公主自海路各回各家了。

临行之际,耶律南仙却是看见了李清照的右手手腕,戴起了那只她曾在吴王府打赌输给秦刚的手镯,心中甚是明白李清照的小心思。

不过在此时,却是走到了她的身边,从自己手上摘下了另一只手镯,轻声说道:“这只与你那只原是一对,今日我便将这只也送予长公主殿下,希望你与秦兄自成一对、永结连理。”

李清照专门戴上了这只手镯,是前一日对秦刚逼问他在西夏与耶律南仙交往中的细节时,秦刚主动交待并拿出来的。而专门选在此时戴上,便有点小女生的示威意思在内。却想不到,早已想通了的耶律南仙反倒大大方方地将另一只也送给了她,反倒显得她有点小家子气了。

正在她有点不好意思的时候,耶律南仙已转身告辞,远远地却又大声说道:“秦兄还赢了我一副玉石璎珞,不知有无送给长公主?”

李清照突听此话,顿时心头一阵火起,转头怒视秦刚。

秦刚哪知耶律南仙会搞这么一出,立即委屈地说:“玉石挂件,不怎么值钱,那次回去时就送给了随我护卫的李二铁了!”

“真送了?”

“真送了!”

“我马上写信去问驷哥,你不许去串供!”

“我又没做亏心事,我犯得着串供嘛!”秦刚哭笑不得。

此后,再看着已经上马远行的耶律宁的队伍,心想:这次来天津,事情看似相对圆满地解决了,可也是临时多出了不少的变化,也不知今后是否会引发出更多的问题,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于是,他们也上了海船,启航返回浮阳寨。

这次回程中的海面有了些风浪,李清照显然是开始有了晕船的反应,呕吐得甚是厉害,小脸也变得惨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