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为学校添砖加瓦,我义不容辞(2 / 2)

陈岩华看了下身前的茶杯,端起抿了一口,直接开门见山,“你去工业大学打广告被拒了?”

“您怎么知道的?”

“王春安是我学生,你说呢,人家打电话来学校问了。”

沈州没想到他就想打个广告而已,还能直接打电话到济州大学来核实情况,这也太严谨了吧。

他却没想到之所以在济大这么顺利,完全是因为本校生以及陈教授开的绿灯,如果高校里能随随便便搞活动,那不如叫菜市场算了。

“既然是您学生,那我是不是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在他们学校打广告了,也不用偷摸发传单了?”

“你已经偷摸在工业大学发开传单了?”

“咳,不得已嘛老陈,人家不同意,我这生意也不能不做了吧?”

陈岩华顿了片刻,“同意倒是同意了,但他有个要求。”

“什么?”

“后续如果你这个网站能持续盈利,他们想冠上工业大学的名字,算是与咱们济大联名。”

沈州心想,这不是占便宜吗!他又不是工业大学的学生,之所以把第二站选在工大,完全是想让好兄弟陈晨赚点钱。

“不好吧?就算冠名,也该署上您的大名吧,跟他们工大有鸡毛关系啊。”

孔琳全神贯注的听愣了,学长说话怎么一股子黄毛味?

陈岩华摆摆手,“这个项目是你一手打造的,我署不署名无所谓,再说了,现在也只是在我们学校做的还不错,至于能否在整个大学城推广开,还是个未知数。”

“不是,我都盈利了,您还不看好啊?”

“说实话,我可能思想比较陈旧,我始终比较看衰互联网经济,你看现在人们上网的流量这么贵,这一点都解决不了的话,想推广到全济州,甚至全国,不现实,实体经济才是经济命脉啊。”

沈州也理解陈教授,毕竟4g项目还没在国内落地,现在的流量费贵的一批,智能机也没普及,陈教授不看好也没毛病。

以现在的市场经济来看,互联网确实还在起步阶段,陈岩华虽然是经济学教授,但他主要研究的是实体经济对各地民生带来的影响。

沈州不禁问道:“您既然不看好,为什么一开始会大力支持我呢?这点我有点没想通。”

“我毕竟年纪大了,很多国外的先锋论坛我也没精力去参加,很多新生事物说白了,我可能思想有些落后,但我不能扼杀你们年轻人的想法,所以你们想试,我就愿意给你们机会。”

“怎么扯远了,说说你的想法,我个人觉得,资源互换,是不错的。”

沈州一愣,资源互换,“这事学校还有好处?”

陈教授微微一笑,“算是吧,王春安他告诉我,他挺看好你这个项目,但他们本校的学生又搞不出来,所以挂个名就可以了。”

“那咱们学校能得到什么?我能得到什么?”

“你能得到跟咱们学校一样的待遇,都是学校创业扶持项目。”陈教授没说济大获得了什么资源,看来好处不小。

沈州点点头,“行,那就一切听您的,为学校添砖加瓦,我沈州义不容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