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郑度举贤(1 / 2)

骥行三国 赵不言 2404 字 24天前

随着司马懿的多路伐汉失败后,被掏空家底的曹魏暂时丧失了主动出击的能力,多年来连续征战的蜀汉也同样进入了国力恢复期。

只有东吴方面还能时不时地在淮南、庐江方向发起一些小规模攻势,但只要水军一登岸,就会无一例外地被王凌、田豫等人击败,难以如蜀汉般造成实质上的威胁。

汉魏吴三国再次陷入微妙的平衡局势。

就在这个时候,赵骥收到了一个噩耗——谋主郑度病危。

郑度对赵骥来说太重要了,自从请动郑度出山以来,这个脾气倔强且孤傲的老人一直尽心尽力地替自己规划战略,数次在危急关头做出精准的判断并给出正确建议,郑度之于赵骥的重要性不亚于法正之于刘备。

诸葛亮评价法正对刘备的重要性时说“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这句话用在郑度和赵骥身上同样贴切。

等赵骥赶到郑度家中探望时,这位老人已经奄奄一息了,赵骥在榻前握着郑度的手泪流满面,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郑度也垂泪道:“老夫年过七旬,寿足矣,只恨与明公相逢太晚,不得始终”。

郑度吃力地偏头看看赵骥身后,赵骥明白他的意思,连忙挥手逐退屋内其余人等:“度公可是有话要说?”

郑度握紧赵骥的手低声说:“孔明之后,朝中无人能再与明公相争,望明公早做打算,勿遗他日患”。

“度公保重身子要紧”,赵骥抚着郑度的后背帮他顺气,“此事我已有定计,度公勿忧”。

郑度听赵骥如此说,松了口气,慢慢躺平:“老夫这身子怕是不成了,可明公身边不能无人出谋划策,参谋部魏舒、卫瓘二人皆为当世良才,可以辅助明公成就大业”。

“好,我稍后就提拔他们”。

郑度眼睛慢慢亮起,但瞳孔却渐渐失神,他痴狂地望着屋顶扬声喊道:“恨逢明主太晚,此诚憾事矣!”

说罢,郑度溘然长逝。

郑度无子,老妻早丧,为表彰其功绩,赵骥执子弟礼为其发丧守孝以示荣耀。

待郑度丧事办完后,赵骥按照郑度的遗言召见了魏舒和卫瓘(guan)。

魏舒本是曹魏任命的弘农郡渑池县长,被俘后降汉,后来受到郑度赏识,被召进参谋部任职。

历史上的魏舒要等到四十多岁担任钟毓的长史后才有机会崭露头角,钟毓评价他“吾之不足以尽卿才”,认为魏舒给自己打工属于屈才了,然后把魏舒推荐给了当时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

在担任司马昭的参军期间,魏舒深得赏识,按照晋书的记载,魏舒不善于处理琐碎的杂务,但却极具战略眼光,在司马昭的一众幕僚中,魏舒在规划国家大政方针的能力上无人可比,处于断层领先的地位。

到了西晋时,魏舒最终在司马炎一朝官至司徒的三公高位。

卫瓘出身于河东郡名门卫氏,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算计人心,原本时空中的灭蜀之战中,卫瓘以监军身份持节督邓艾、钟会二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