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马谡出征(1 / 2)

骥行三国 赵不言 2297 字 2个月前

赵骥攻下关中后,就与赵云、邓芝联名把战况报告给了诸葛亮。

接到报告后,马谡、杨仪等相府僚属就一齐表达了必须严惩赵骥的呼声,要求诸葛亮立即派人逮捕赵骥,剥夺他的军权,把关中的军队全部交由赵云指挥。

魏延在得知关中的消息后,则当众毫不掩饰自己事先知情的大笑道:“哈哈哈,好,干得好,这小子果然攻下了关中,没浪费老子之前费尽心力为他谋划”。

诸葛亮对赵骥无令擅自出兵非常不满,但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现在不是追责论罪的时候,一切都只有等到战事结束后再说。

诸葛亮给赵云回了封信,但回信只署名给赵云一人,只字未提赵骥和邓芝。

诸葛亮在信中既没有肯定攻略关中的战绩,也没有斥责赵骥擅自出兵的错误,只简单表示说自己知道了,要求关中汉军尽力阻截曹魏自洛阳方向的反攻,为自己全取陇西争取更多时间。

无论如何,现在有了关中的军队挡住曹魏援兵,诸葛亮远比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来得从容,对于拒绝投降的上邽、襄武等地,他都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本方士卒的伤亡,一方面也是为了收取当地人心。

陇西太守游楚就在襄武士民都想要投降时表示,只要汉军能断陇百日,他就愿意听从大伙儿的建议献城,诸葛亮得知后只是一笑,由得游楚去守,自己则率兵先围死上邽,并向城内放出汉军已经夺取关中的消息。

所以,当接到魏军援兵出现在安定的军情时,诸葛亮内心是出现了片刻的慌乱的,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召集了马谡、杨仪、向朗等心腹前来商议。

“关中应该没有丢”,这种军议场合,马谡总是第一个发言的,“以赵老将军的为人,不可能不在关中失守前派人通知我们,而且我们这里没有一个败兵逃过来,总不能是两万人全被魏军围杀了吧”。

“幼常所言正符我意”,诸葛亮赞了一声,露出欣赏的表情,“但稳妥起见,还是派探马往陇关方向去看看吧,子龙在信上说那里有赵统的一千人驻防”。

霍弋立即出帐去安排探马,马谡又继续说到:“魏军能在关中未失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安定郡,多半是走的河套地,而且肯定是以骑兵为主才能这么快,否则根本过不来”。

“丞相,这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呀!”对于魏军来援的消息,马谡脸上不见丝毫紧张,反而带着几分兴奋,“魏军远途奔袭,所携带的粮食必然很少,我军若能一战败之,就能彻底断绝那些负隅顽抗者的抵抗意志”。

所谓孤城不守,如果丧失了待援的希望后,陇西四郡甚至连带整个凉州都很可能不战而降,于蜀汉政权实在是天大的好事。

统一内部意见后,诸葛亮立即下令召集全体文武议事,所有人在得知曹魏援兵到来后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车骑将军刘琰更是吓得连连表示在上邽未克的情况下不宜与魏军援兵交战,应该赶在对方尚未南下时赶紧撤兵。

其余人虽然表态支持刘琰,但从慌张失措的神情上来看,心态明显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马谡扫视帐中一圈,暗自鄙夷道:就凭你刘琰一个先帝豢养的佞臣,居然也敢妄议军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