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不约而同(1 / 2)

骥行三国 赵不言 2336 字 2个月前

吴巨是长沙人,早年被刘表任命为苍梧郡太守,领兵驱逐了当时的交州刺史、现为蜀汉太常的赖恭,后来在步骘领军进入交州后,因表面服从实则内怀异心被步骘诱杀。

因为这个原因,原是长沙大族的吴家现在日子并不好过,本以为躲在乡下的庄园里不再参与汉吴之争,孰料本该是安全后方的湘乡县竟突然杀进来数千汉军。

刀都架在脖子上了,吴家的老族长怎敢拒绝赵骥递出的橄榄枝,连声表示吴家依附东吴是为势所迫,心中一直是忠于汉室的。

既然对方已经在口头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赵骥自然老实不客气地搬空吴家补充辎重,又半请半绑了吴家的几个嫡脉子弟随军从征,还强迫着老族长写下一封表明忠心的书信,然后才假模假样地留了张欠条,说是驱逐吴军后由朝廷偿还。

临走前,赵骥向吴家族长阐明厉害:“你吴家不仅向王师贡献粮草,还有子弟直接投军,只有王师取胜才能保证长沙吴氏的安全,如果我被步骘击败的话,我可不敢保证你输诚的信会不会被吴军缴获”。

在把湘乡县周边村庄扫荡一圈后,赵骥带兵调头转向东边的湘南县,然后又向南依次转向湘西、衡阳两县,搅得整个长沙郡鸡飞狗跳。

接到赵骥最新动向的情报后,步骘惊异到:“一路抢掠?难不成这赵骥是黄巾余孽?”

在这个还没有“运动战”“游击战”概念的时代,赵骥的战法的确很容易叫人把他和黄巾军的做法联系起来。

“年龄不对罢?黄巾起事时这小子应该还没出生”,卫旌分析到,“我听说他们只抢大户,不抢庶民,倒是和黄巾有所区别”。

“蜀汉毕竟自诩正统,好歹还是要点脸的”,步骘作出了自己的判断,“无论如何,总归是想逼我野地浪战”。

卫旌问到:“子山可有对策?”

“唉”,步骘叹口气道,“事到如今,不出兵是不行了”。

“那岂不是正中蜀军下怀?”

“没办法,长沙不能乱”,步骘解释说,“荆南山多田少,我麾下这万余大军的补给全靠着长沙郡维系,要是再让蜀军这样搞下去,我军就会缺粮自溃了”。

步骘凝视地图良久,给出了自己的部署:给卫旌留下三千人守益阳,步协在西边屯兵连道县和封锁资水,零陵太守徐陵、桂阳太守全柔在南边各领郡兵堵住赵骥南下道路,自己则带五千主力向新阳、湘乡、湘南三县移动,由北向南压缩赵骥的活动空间。

赵骥转战各县时,一直打着十二分的小心关注益阳的动静,步骘领军南下的消息很快就报到了赵骥的案前。

看过地图,阎宇大为忧虑:“西边南边的去路都被吴军封锁了,步骘从北面稳步推进,我军已被压制在衡阳一带,再不能大范围机动了,不如向东渡过湘水另寻战机”。

“不可”,赵骥断然否定,“步骘之所以是被迫出战,是因为他不能容忍我们打烂长沙的腹心膏腴之地,我们一旦东渡就进了庐陵山区,他只需封锁湘水就能饿杀我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