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神悦,这比焚书坑儒可强多了(1 / 2)

次日,张祯刚到大将军府,蔡邕、蔡琰父女就匆匆赶来。

手里各拿一本书,举到张祯面前。

“神悦,这是什么?!”

张祯轻笑道,“诗经。”

水力打浆机、纸张机还在研发中,但活字已经制好了一批。

台舒采用的是铜刻字,易于上色,字迹清晰。

她赶在生辰前印出了五百本诗经,用于回礼。

但并未特别说明,只默默放在礼盒里,跟回的其它礼物混在一起。

当时她就猜测,最先发现异样的也许会是蔡家父女。

果真没料错。

蔡琰很激动,“我知道,这是诗经!可为何这两本诗经一模一样?”

昨晚回去,她亲自整理张家的回礼,就发现了这本诗经。

纸张是上好的蔡侯纸,淡黄、平整。

字体则是隶书,蚕头燕尾,笔法端凝,但在她这样的书法大家眼里,也是乏善可陈。

比较有意趣的,是每页页脚还画了朵小小的梅花,增添几分雅致。

当时她想,抄书者是爱梅之人。

随意翻了几页,忽然发现,每页上的梅花都如出一辙,花瓣、花蕊一成不变。

像是印上去的。

这也不足为奇,有些雅士,确实喜欢在书本上留下印记。

可每页都印,会不会太过了些?

而有了“印”这个想法,再看那些字体,就感觉说不出的奇怪。

于是拿着书去找父亲。

翻出他的回礼,里面也有诗经。

再一看,与自己的丝毫不差。

双生子都没这么像的。

再熟练的抄书郎,也没办法做到两本书每个字都一样!

父亲也被惊着了,强行忍耐一晚,今天一大早就叫着她来大将军府,要找神悦问个清楚。

张祯微笑,“印的。”

她就知道,印刷术肯定会给这个时代的文人带来亿点点震撼。

这种工艺说来简单,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文化知识的传播,从此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千八百多年后,才会出现另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蔡邕急切道,“怎么印?”

他有预感,他将知道一个天大的秘密。

蔡琰也专心听着。

张祯看看这求知若渴的父女俩,“这个么,不太好说。”

索性带他们去大将军府后街的工房,现场观摩。

印刷工正在印制《说文解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满屋墨香纸香,裁剪整齐的空白纸张一印一刷,立时满篇留字。

再由印刷工轻轻揭下,拿到一旁晾晒。

蔡氏父女看得大为震撼,目瞪口呆。

“......这样就成了?”

许久,蔡琰喃喃问道。

这速度太过惊人。

印一页纸张的功夫,或许只够抄两个字。

张祯:“成了。”

蔡琰:“......能印多少?”

张祯沉静地道,“只要有纸、有墨,想印多少印多少!”

蔡琰倒抽一口凉气。

蔡邕:“......千本万本都可以?”

张祯:“有何不可!”

蔡邕沉默。

回到大将军府中堂,对着张祯郑重施礼。

蔡琰满脑子都是那些可以移动的字模,有点懵,但也立刻跟上。

——虽然不知道父亲为何有此举动,跟着总没错。

张祯连忙扶起,“外叔祖,姨母,你们这是做什么!”

蔡邕沉声道,“神悦,我替天下人谢你!”

书籍珍贵。

每一本书,都是读书人抄写下来的。

抄得再快,数量也还是稀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