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1 / 2)

吕布给张祯的每封信,都写得很轻松,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一场接一场的胜利。

实际上并非如此。

此战有些难度。

不是难在乌桓骁勇,是难在天公不作美,行军困难。

乌桓三郡的大本营在柳城,这地儿老远了,在辽宁朝阳。

此时还没有山海关,因而没有出关的说法。

在这个时代,从中原去往东北,须经辽西走廊,具体来说,主要有两条路线。

一是卢龙道,大约形成于商周时期。

西起河北喜峰口附近的卢龙塞,经滦河河道北上,行至平泉,到达右北平后再向东,沿大凌河便可到达柳城。

如果继续向东,就能到达辽东。

二是无终道,同样形成于商周时期。

因古国“无终”而得名,即后世的天津蓟县,从这儿出发,沿滦河支流青龙河北上,进入大凌河西侧,再往前,就能到达右北平郡的郡治平刚城,即内蒙古宁城。

历史上,曹操准备选择无终道,但又不完全是。

从无终出发,经滨海道到达碣石,再从碣石直冲柳城。

滨海道即后世的河北秦皇岛,碣石则在河北昌黎县。

其实就是沿着渤海行军,可称为环渤海线。

这一次,吕布准备选择的也是这条路线。

并非他和曹操心有灵犀,也不是冥冥中的巧合,而是这条路最近,是人们的正常选择。

然后问题来了。

此时的滨海道,并不像后世那般平坦宽阔,通畅易行。

由于地势较低,又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修整,常积水成湖,还有泥沙淤积,再加上动物尸体、植物腐烂等等,形成许多小的沼泽。

稍有不慎,就会陷进去,连尸体都找不到。

如果天气干旱,征民夫修一修路,勉强能让大军通过。

但吕布和曹操虽然不在同一个时间点出征,运气却都不好。

在滨海道上没走几日,天气就变了。

大雨连绵,洪水肆虐,道路泥泞不堪,难以行走。

浅处不能通车马,深处不能载船只。

硬要走下去,那就不是去打仗,而是荒野求生。

于是无奈停住。

真实历史中,曹操找到了隐居于徐无山的名士田畴,得他指点,回师无终,攀越徐无山,绕道卢龙塞,进入滦河上谷,行军五百多里,到达平刚城后转向东行,再穿越鲜卑的牧地,驰往柳城。

等于是绕了一个大圈。

本来能直线到达柳城,绕完后是长长的曲线,路程多出数倍。

历史在这里就出现了惊人的相似。

吕布没去找田畴,但田畴自己找上门来了,他这时也还未隐居,欲为朝廷效力。

史上田畴隐居,是因为刘虞之死。

他得刘虞赏识,作为刘虞的使者被派往长安,后来刘虞与公孙瓒开战,他日夜兼程赶回来,还没到达,刘虞就被公孙瓒杀了。

当时人们畏惧公孙瓒,不敢去祭奠刘虞,他却不怕,独自到刘虞墓前哭祭。

公孙瓒知道后大怒,觉得这是对自己的蔑视,将田畴抓来拘禁在军营中,又因他是义士,不敢加害。

后被人劝说,放其归家。

但田畴对这个世道已是心灰意冷,带着宗族和前来依附的几百人,躲到徐无山中,几年间发展到了五千多户。

还发誓说,刘虞的仇不报,他就不再立于世间。

这一世,刘虞和公孙瓒相安无事,活得好好的,他也就没有了隐居的理由。

并且因着刘虞对吕布、张祯评价极高,他也对他们有好感。

另一方面,乌桓人时常残杀当地士大夫,他早已深恨之,只是无力讨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