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若无雷霆手段,岂敢有救世心肠(1 / 2)

吕布离开,张祯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该干嘛还干嘛。

而且她事情很多,没空伤春悲秋朝思暮想。

最多睡觉前看着那枝石榴花发会儿呆。

后来干了,被她制成书签。

地里田间,稻谷、麦子都长势良好,好得她默默感谢上苍。

不遇旱灾、水灾、蝗灾,简直是上天的恩赐。

大片大片绿油油、青葱葱的庄稼,看得人心旷神怡。

尤其让她欢喜的是,刘备派人送来了五株野生稻谷。

北海相孔融也派人送来了四株。

没错,就是“孔融让梨”里的那个孔融,后世孩子耳熟能详,张祯也不例外。

讽刺的是,孔融最初以孝悌出名,最终却被曹操以不孝之名处死。

他的某些言论,也确实惊世骇俗。

比如他曾说,父子之间有何亲情?孩子只是父亲情欲的产物而已;母亲也只是容器,孩子生出来后,与母亲就没有太大关系了。

单从字意来看,的确大逆不道。

可如果知道芦衣顺母、埋儿奉母、涌泉跃鲤等恐怖孝道故事,就会发现孔融宛如一股清流。

他反的是孝道么?

张祯觉得不是,他反的是为了以孝出名而做出的丧心病狂的事。

也是帮很多大孝子松一松头上的紧箍咒、五指山。

须知,在这个时代,有了孝顺的名声是可以做官的,即举孝廉。

而若是被人传出不孝,那这个人就仕途无望了。

不管他的父母是不是坏人、对他有多苛刻,错的都是他。

简单一句话,这时代的父母对孩子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若是摊上不明事理的父母,算是倒了大霉,焦仲卿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宁愿死都不敢反抗母亲。

但压迫焦仲卿的又不只是他母亲一个人,还有整体的社会环境。

孔融敢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说出父母于子女无亲的言论,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他本人其实非常孝顺,父亲去世,他悲痛得几乎站不起来。

事母至孝,对兄长孔褒也很是尊重,孔褒的朋友张俭逃难到他家,当时孔褒不在,他也热情收留。

他只是想法太多,对自家圣人也缺乏那么一点点敬畏。

与名士狂生祢衡私下聊天时,两人可能喝多了,祢衡称孔融“仲尼不死”,孔融称祢衡“颜回复生”,一通商业互吹。

不知怎的传了出去,也成了他的罪状。

当然了,孔融能与祢衡成为忘年之交,本身也很狂。

多次公然嘲讽曹操,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曹操连祢衡都忍了,却忍不下他,灭其全家。

总之在张祯看来,孔融是个敢于反抗礼教、世俗的人,思想也太过超前,像个哲学家。

就是做实事不太行,也不怎么会打仗。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都拿黄巾军当经验刷,就他刷不下去,派太史慈向刘备求救。

刘备吃惊地道,“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感觉非常荣幸。

立即率兵三千前去救援,人还没到,围困北海的黄巾军就吓跑了,可见本身也不怎么强。

孔融连这种队伍都打不过,军事才能可想而知。

他还给张祯写了信,信里对她极为赞扬,说她关心民生疾苦,乃忠臣志士,人中英杰。

但也指出,北征乌桓是不智之举,穷兵黩武,于民无益,劝她勿要效仿武帝,应以中原礼仪教化胡人。

张祯笑纳了他的夸赞,后一段就免了。

孔融大叔,你就安心当你的哲学家吧,不要来指点朝廷大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