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投资和被针对(1 / 2)

对于张清明这个小年轻来说,开会多也不是没有其他的收获。

例如在一次作协的联欢会上,他就遇到了一个记忆中的人。

至于作协为什么会邀请他,都是红楼剧组顾问头子周老的锅。

这年月作家和诗人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很高,但也是真穷。

周老上次在张清明这里赚了些外快,都拿来接济自己看重的后辈。

这帮满身补丁的人在胡吃海塞的同时,还不忘作诗或者拟小说大纲,让周老看得心酸不已。

改天他找张清明要了首现代诗,说要发表到《读者》上。

张清明一听这个可以啊!

拿出了自己原身以前写的最得意的一首给周老看,周老也没说什么,还选了张清明写的一首古诗,说都要发表。

过了两天,张清明就收到了作协和诗协的入会通知书。

开会第一件事,缴纳会费......。

张清明很不好意思,带着忐忑的心情去了一趟现场。

结果看到一帮瘦骨嶙峋的笑脸,张清明实在不好意思只缴纳五块钱的年费,他出面办了一个作协和诗协的联谊会。

就是让作家和诗人的家属们也有机会好好补补。

张小雪也跟着来了,因为她喜欢诗歌。

当她拿着自己的作品和一千块零花钱当入会费时,这帮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先生们纠结了半天。

最后还是张清明把张小雪摁了回去,大哥还没在这边站稳脚跟,你瞎起什么哄?

等大哥我站稳了位置,而你至少能写出“尿成一条线了”再说。

这天来作协参会的还有一位港岛人士。

伍福生。

这位伍先生来北京,一是作为港岛文化界的代表来参加上头举办的港岛回归事宜沟通会,二是想得到文化部门的支持,将其父亲创办的《良友》杂志进行复刊。

说到《良友》,这本杂志在华国文化界的地位可不俗,解放前号称一本杂志引领整个华国的时尚。

后来抗战爆发,因为刊物宣扬抗日而被侵略者查封。

胜利后因为股东纠纷才导致彻底停刊,伍福生这次想将父亲的心血重新在港岛复刊。

但港岛的刊物发行界水太深,伍福生提出复刊就遭到了多方打压,所以很希望得到北方的支持,包括人力和财力。

可惜的是文化部门对复刊《良友》这种时尚类的杂志不感兴趣。

直到伍福生遇到了张清明。

张清明对于复刊《良友》有着很强的兴趣。

能引领时尚和风潮的杂志在他看来就是一只会下蛋的金母鸡。

两人一拍即合,伍福生一点也不在乎这位是蓝色小药丸大亨,只要对方肯出钱!

张清明拿出了二十万美刀,合计一百五十六万港元,算是满足了伍福生在金钱上的需求。

本着港岛人的礼节,在第二天伍福生提着糕点拜访了张家。

张清明刚刚把人引进家门,伍福生就发出了一声惊叹。

张夏至正在给两个妹妹打扮穿衣完毕。

李和儒帮张夏至找的是北京城几十年手艺的老裁缝,按照张清明提供的画报一比一手工制作的旗袍。

张夏至身穿一件雪底梅枝修身旗袍,踩着白色的女士凉鞋,正在给张白露的旗袍扯边角。

张白露的旗袍依旧是淡蓝色的,除了胸口的一排白色云纹布扣没有任何其他的花纹,衬托着她的小蛮腰,淑女范满分。

张小雪穿着一件米黄色的学生旗袍,拿着把小扇子在扇风,竟然看着相当文静。

张清明率先愣了一下,随后哑然失笑。

很明显,张夏至这是在打伍福生杂志封面的主意。

伍福生也果然欣然上当,接连夸口,非要把张家三姐妹此刻的形象登上《良友》复刊的第一期封面。

“张生,有令妹的风姿支撑,我们的杂志绝对会一炮而红!”

伍福生也没想到,借着给张家三姐妹拍照的机会还从张清明手里搞了一台最新的岛国高级照相机。

张夏至和张小雪拉着张白露消耗了两卷胶卷才罢休。

当然张清明也拍了几张,三个妹妹手持折扇身穿旗袍围着他,那叫一个得意。

伍福生第二天就走了,要不是张清明知道历史上这个人复刊成功,保不齐会以为自己遇上了骗子。

伍福生前脚刚走,高援朝便介绍了一个人来找他。

来人自称是刚刚成立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经理,姓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