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良种和化肥(1 / 2)

洪武年间,金陵城。

朱元璋看着天幕好像失去了色彩,天幕所看到的影像估计就是后世所在的年代,再往前五六十年左右的世界。

而这讲的怕是后世建国后的一段往事。

从天幕中可以看到,里面的场景基本都是在农村,要么是收割小麦,要么是铺路或者挖矿等。

里面的人较之后世,实在是非常的瘦,虽然影像是黑白的,却可以到其精神面貌要饱满得多,其热情在天幕外都能感受得到,这种洋溢着的热情和质朴在如今应天府下辖各县的农民身上依然可以看到。

不过相对而言,天幕中的那个年代,似乎有一股蓬勃的生机。

朱元璋无暇顾及为什么后世之人的精神变化,依然仔细地观察着。

从一幕幕划过的生活场景来看,那时农村的生活和如今比,几乎相差无几。

是什么让他们后来变化如此之大呢?

朱元璋无从得知,这个答案天幕从未说过,不过他更在意的是:大明在天幕的帮助下,是否能复刻这个奇迹呢?

和兴茶食店,一众食客都寂然无声,原来他们五六十年前和我们也差不多。

如果去掉那一些机械和汽车,还有随处一行行的文字,那几乎是翻版的乡下场景。

那拿着连枷脱谷和如今也是相差无几的,还有一堆人在晒稻谷收稻谷等。

还有那一些随处可见的文字: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建设!”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保证农业生产需要”

贞观年间,长安城。

李世民听着天幕的描述,这些在他们眼中‘艰苦’的过往,其实已是不可多得的和平时期,苦是苦了点,但也不是不可忍受。

虽说距离盛世还有些差距,但也相差无几了。

而且其提到的艰苦、粮食不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口太多了,如果人口少一半的话,那情况可能会好很多很多。

说到粮食产量低,如今的大唐也没好到哪里去,同样是差不多的耕种田地,后世人口比大业年间还多了二十倍,比如今更是.

按后世的说法,红薯可以应急用,但做不了主食,土豆倒是不知道具体情况。

难道除了高产作物和化肥,还有其他增产的方法吗?

五六十年代的经验总结,或许对如今的大唐来说,也是良方呢。

“短短几十年,小麦增产4-5倍,这真的是人力能做到的吗?”有武将喃喃自语,说出了其他人的心思。

从古至今,农业的进步、粮食的增产都是极为缓慢的,且是民间自发演化改进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