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倭寇诞生记(1 / 2)

唐长安城。

一众大臣也兴奋地讨论了起来,虽不知道所谓的科学是什么,但后世举了两个例子,分别是和千里之外的人面对面聊天的电话,还有一个就是人造钻石。

如果再加上点石成金的话,那么就是好几种奇术。

单是想想就让人振奋,只期待未来有幸能一窥天机。

...

汉末南郡。

张飞挠挠头,没有参与众人热烈的讨论当中。

像天幕提到的电话,八字还没一撇呢,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他擅长的。

“豁!”张飞长出了口气,起身活动筋骨,全身筋骨在舒展下劈啪作响。

这后世的后生也太能坐了吧,像天幕一放就是一个多时辰,有时还会更久。

说是这么说,张飞还是觉得天幕多放一会也没事,反正一个月就一次,多透露点奇术秘方更是好事。

此时天幕再次切换。

...

...

洪武年间,金陵城。

不少大臣已经反应过来,心中默算,按后世的历法来算,如今洪武三年,该是1370年。

朱元璋凝神静听,不敢大意,这毕竟是关于大明的未来一角,还是他最为头痛的张士诚残部与倭寇。

两者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又善水战,兼之有神风护持,实在是心头大患。

他心里闪过一些念头:按天幕来说,自海禁后,倭患不是逐渐消亡了吗?为何值得再说?

一众武将反而骂骂咧咧了起来:“狗娘养的张士诚,勾结倭贼,真是该死!”

苏州、崇明、温州、惠州、台州等地百姓此时听闻天幕提及,无不恨得牙痒痒,纷纷唾骂。

这伙贼寇上岸后见人就杀,见钱就抢、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真他妈该死!

...

...

朱元璋眯起眼,故意略过“明成祖”三字,也就是22年后倭寇还会再次作乱?

一乱又是十几年?

一众群臣也发现了不对劲,眉头也皱了起来,老话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这事的源头根本就不在大明,而在倭国。

...

...

“他妈的!”朱元璋一拍案桌:“小小倭国反了你了!”

群臣知道他是真生气了,也不太敢应声,只看他来回踱步。

从洪武三年到嘉靖三十一年,也就是1552年,倭患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至此倭患问题已经拖了180多年。

从1408年起,东南沿海建立备倭都司起也有140多年,宁可建起立漫长的防线防御倭寇,也不愿意东征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中间竟无一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脑海闪过灵光,对了,天幕曾说过大明后面的皇帝奇葩一个更赛一个,留学的、修道的、摆烂的、开动物园的、做木匠的。

皇上不主事,群臣党争争权,上下糜烂。

...

“芥藓之疾终成肘腋之祸。”唐长安城,李世民倒是安心吃瓜,没想到小小倭国,不,是倭寇。

小小倭寇竟逼得大明,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刚的大明防御数百年?

“真是窝囊啊!”有人嘀咕。

李世民不用去看就知道是程咬金说的,这大老粗,大嗓门。

“依俺看,有建六大备倭都司的钱不如直接杀上倭国灭了他们去!”

“可不是!尽是些裤裆没鸟的娘们!”又有人嘀咕,这是尉迟敬德。

“你俩够了!”李世民额头青筋直跳。

两人也不恼火,嘿嘿一笑就过去了。

房玄龄点头,两人话糙理不糙,以大明的国力,总不能打不过小小的倭国吧?

实在是匪夷所思。

...

...

胡惟庸、汪广洋、宋濂等一众大臣都气笑了。

金陵城,一众老百姓以为听错了。

“天幕不会说错了吧?”

“有可能,40人能一路辗转多地,杀伤3000多人?真当自己铜皮铁骨了是吧?”

“依兄高见,应是多少人?”

“怕是4000,不能再少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