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大明宗室制度的bug(1 / 2)

...

洪武年间,金陵城。

朱元璋眼瞪得老大,脸色煞白,不可置信道:“怎会如此之多?”

“不过二百年时间,宗室人口怎么会膨胀至此?”

宗室制度刚确立不久,其中各级爵位待遇他是最清楚的,最高爵位亲王最初拟定是岁禄米万石以上,最低爵位奉国中尉岁禄米200石。

如果在万历年间有三万宗室人员,那朝廷的负担之重简直不可想象,再过二十年呢?

“不可能!”朱元璋捏着拳头的手也在颤抖,表面上却强自镇定。

...

贞观年间,长安城。

“嘶!”有大臣倒吸了口凉气,怎会如此之多,难道明宗室爵位是世袭的吗?

岁禄粮就900万石,而且明宗室恐怕还有土地、封地等,封地的税收权一般也是归属藩王,如此看来明廷的财政压力不可谓不重。

不少官员私底下算了算,就算一个藩王只生3-4个儿子,那么不出几十年,宗室人口将会膨胀到一个极其恐怖的地步。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有人一生下来就衣食无忧,有人还得天没亮就爬起来上早朝。

...

...

朱元璋的脸色随着视频跟进变得极其难看。

一个个的真是好样的,都学会吃空饷了!!

还有军队竟然敢吃空饷!

全都该死!

“爹,你也不用太过忧心!”朱标忍不住劝了一下。

朱元璋正在气头上,感觉气血上涌,脑子像被轰了一下,险些站立不稳。

回头刚想呵斥又听朱标说道。

“如今爵位制度初立,大患尚未铸就,经天幕示警却可为大明除一隐患,此乃大明之福,万民之福!”

胡惟庸等人对视一眼,皆是拍马屁道:“太子殿下圣明!”

“太子殿下圣明!”汪广洋也跟着拍马屁,一副以胡惟庸马首是瞻的样子。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天幕示警乃是我大明之福,乃是万万声民之福!”

“有道理!”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朱元璋愣了一下,没理会群臣的马屁,仔细一琢磨不由得转忧为喜,欣慰地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倒是咱关心则乱了!

每临大事有静气,倒是有咱年轻时候的影子!

...

汉末南郡。

刘备等人倒不是迂腐之人,自然知道帝国之内的许许多多龌龊,只是没想到明宗室吃空饷的问题这么严重。

不仅是宗室难以供养的问题,还有军队吃空饷等等。

强枝弱干恐怕又会引发许许多多的问题,七王之乱就是前车之鉴。

加上军备废弛,若恰巧有外敌窥伺,恐怕离亡国不远矣。

...

...

洪武年间,金陵城。

一众大臣心里都有了个底,但是听到天幕报出的数字时还是被惊得无以复加。

啥玩意?

将近1/3的朝廷支出用于供养宗室...

不仅群臣沉默了,金陵城国子监一众学子、夫子等也是无语言表。

许多从商之人也暗自咋舌,真真夸张至极,设想一下你做生意赚的钱平白要扔水里1/3,怕是心疼死。

...

贞观年间,长安城。

李世民也是咋舌,朝廷负重如此之高,若是再发生些灾害、异族入侵,那将如何收场?

“倒是不知道这大明最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人说道。

李世民也在心里模拟了一下这个环境,若自己是那万历又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

...

秦国咸阳宫。

嬴政不由得冷笑,这个千年后的王朝竟毫无长进。

王绾如此,其他人亦如此。最近又有声音在鼓吹分封诸王了。

...

...

最后这几句话说得很露骨很无礼,所以金陵城皇宫内群情激愤,破口大骂。

朱元璋也不拦着,毕竟那是在打朝廷的脸,在否定朝廷执政的合法性。

他依靠在龙椅上,揉了揉眉心,自打天幕出现后他就觉得过得比以往累。

大明朝在天幕出现后肯定受益颇丰,但同时也让他挠破了头,天幕每一次涉及到大明时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

他本意只是想让朱家子孙过得富足一下,所以精心设计了这么一套宗室制度,谁曾想到会存在这么大的漏洞,埋下如此深远的祸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