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图纸(2 / 2)

感谢现代物流

而一套多达四十多页的“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图纸,从桅杆到水密舱到火炮甲板再到船体横剖面、纵剖面,全都事无巨细的画出来了,价格算上相对昂贵的物流费用,也只有几十英镑,真心不贵了,人家卖的也就是个过去手工费的价。

当然,主要是因为朱雄英要的就是以前的产物,你要说现在从网上找找论坛、贴吧,就直接能免费下载,那倒也是。

但不管怎样,这套“胜利”号风帆战列舰的手绘图纸,很快就要送到朱雄英的手里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个价格约等于白捡,假如爷爷用不到,那浪费了也不算心疼。

看完重头戏,后面的两个分展区基本上就是走马观花溜达一圈了。

信号分展区里面,摆着的就是舰船上的信号灯、打旗语用的旗帜,唯一有点意思的就是一个互动装置,用来模拟发送sos救援信号的,一群黄帽子的小学生玩的不亦乐乎。

潜水分展区里就是一些近代的潜水装置,其中就包括了早期的潜水服,潜水服里面有两根长长的软管连接到了船上,一根用来吸入,一根用来呼出,说实话朱雄英端详了半天,也没搞明白这种潜水服是怎么保证在移动下潜的过程中软管不破裂的。

看完展以后,朱雄英通过搜索联系了那家美国的爱德森航海仪器公司,问他们还有没有19世纪的库存老古董。

答案让朱雄英很惊喜,还真有,而且为数不少,以前造的太多了,这些东西可靠性高使用寿命又奇长无比,再加上公司自己有仪器专用仓库储存成本很低,所以都存在仓库里吃灰,目前一般都是航海历史爱好者会向他们购买,然后安装在自己diy的船上。

于是,朱雄英在这家公司订购了一批已经是老古董了的六分仪、立式磁罗经柜、天文钟、船钟,然后又买了些船用航海仪,帮爱德森航海仪器公司大大地清了一批库存。

双赢。

而这次航海展的参观,也成功激起了朱雄英对于航海的兴趣,他认真地研究了一下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历史,以及明朝关于海禁、倭寇、开海的故事,虽然没有历史研究的那种专业,但是大概算是搞懂了。

明朝的航海技术,或者说造舰技术并不落后,只是在一些相关科技点上点的不适合远洋航行你甚至不能说科技点点歪了,因为这些东西造出来的舰船,在内河和近海航行或作战,都挺厉害的,能把周围国家的舰船吊起来打。

具体表现就是明朝的舰船基本都是方头、平底、硬帆,之所以要这么造,是因为方头其实是为了抵抗近海经常出现的顶头浪,平底也是为了适应内河和近海,但实际上,平底船是不适于深水区使用的,而且截面积较大会严重影响航速。

至于硬帆好还是软帆好,那就见仁见智了,反正软帆操作起来费劲,硬帆则简单的多,但二者相比,硬帆吃风的能力会弱一些,所以在长距离跨洋航行的表现上,硬帆会比软帆效率低,中短距离上则相反。

很快,在几周以后,一次回到海岛的周末,朱雄英就等到了时空虫洞的再次开启。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