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圣心 晋江首发(1 / 2)

自打十四阿哥去了西北平乱之后, 传来的消息都是节节胜利,胤禵一下子威名远震,康熙十分高兴, 还令人立碑纪念。

而隆科多在这段时间门里面,则是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守孝。

同时一边守孝也一边保养身体。

他现在年纪也大了,之前因为工作忙碌, 一直没顾得上身体状况,再加上父亲的丧礼他太过悲痛, 竟是又病了一场。

隆科多也是这个时候才意识到, 自己的身体已经没有年轻时健壮了, 因此便也开始养生。

只是因为要守孝, 到底吃不得荤腥, 因此暂时也只能用些蛋奶来补充营养, 同时每日坚持打拳。

他不仅自己如此,还鼓励佟家的其他族人也如此。

如今老爷子去了, 佟家一门除了有军务在身的,全都回家丁忧了,因此这也是个教导自家子弟的好机会。

隆科多并不会对这些人手软, 一方面整顿佟佳氏的族学, 清正族学风气,又请了两位有严厉之名的先生回来教导。

同时对于弓马骑射也不放松,请了几个骑射谙达, 而且更重要的是,若想让他推荐差事, 就必须得弓马娴熟,能拉得强弓,骑射也得十有五中以上。

这是隆科多写进家规的规矩, 他算是看明白了,一个家族能否兴盛,并不在于出仕的人有多多,更在于出仕的质量如何。

有时候若是出仕的都是一些蠢货废物,还不如让这些人在家里混吃等死,否则危害更大。

除了这些整顿家族内务的动作之外,隆科多还做了其他几项工作。

首先是将康熙皇帝之前赏赐给他的西洋书籍整理了出来。

他目前的想法是,将这些科目也加入族学的教导范围之内。

康熙皇帝自己是个学霸,他清楚的知道这些西洋科学知识的价值。

可是因为满清是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他生怕这些先进的知识传播开来之后,会动摇满洲统治的根基,因此他宁愿将这些知识宣传为异端邪说,也不让它传入普罗大众耳中。

只是可惜,最后想忽悠别人,却把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忽悠瘸了。

嘉庆道光,一个比一个道学,清朝也一天天江河日下。

隆科多不敢往外传播这些,一方面他是怕连累家族,另一方面他也怕康熙皇帝因此大兴文字狱。

要知道,康熙皇帝可是十分抵触汉族士大夫接触这些西洋学说的。

当然了,大部分汉族士大夫也不爱这些异端邪说就是了。

隆科多现在能做的,也就是为未来留一个火种,他不知道这火种能燃烧到什么程度,他只希望自己无论如何,都能做些什么。

至此之后,佟家的小孩就陷入了理科的魔爪之中,大部分人是学不来这些的,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有些偏才,学得还算不错。

隆科多请来教学的传教士也在隆科多面前夸赞过几个孩子。

隆科多一琢磨名字,都是些远房族亲,最后斟酌了一下,就让他们对这几人重点培养,能有几个理科苗子也不容易,要是能培养出几个学术大佬那就更好了。

**

隆科多在这边教书育人,朝堂上的风雨却一时半会儿的还不会停歇。

十四阿哥这一仗一直打到乾隆五十九年,进行的还算顺利,而隆科多的丁忧也差不多快结束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

首先是抚远大将军胤禵要班师了,皇帝令内阁议定他班师回朝的日期。

另一个,则是皇帝将三阿哥和五阿哥的长子立为了世子。

是的,单单跳过了四阿哥。

这要不是弘时蠢的远近闻名,就是皇帝对四阿哥格外看重,并不愿轻许世子之位。

隆科多心里觉得,可能这两方面都有。

因为弘时的确蠢的升天,而四阿哥也是确实得皇帝看重。

只是到底更偏重哪个,却是不得而知了。

就连四阿哥自己,心里也是犯嘀咕,汗阿玛这一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他们舅甥两个苦思冥想,也不敢真的确定,也就只能继续小心翼翼行事,毕竟没到最后,谁也不敢半场开香槟。

隆科多丁忧结束之后,皇帝将他任命为理藩院尚书,并且仍旧署理步军统领衙门。

这说明皇帝依旧还是信任他的,即便是隔了二十七个月,隆科多在皇帝这儿还是一等一的心腹,甚至还更进一步,他私底下嘱咐他秘密监视京城里的宗室王公,以及朝廷重臣们的动向,同时也把看管大阿哥的差事交到了他手上。

俗话说得好,你给领导办一百件明面上好事,都不如你帮他办一件私底下的坏事更得领导的信任。

隆科多觉得,自己现在就是这样的状态。

打小报告监视大臣自然不好,可是他现在也没有什么退路,因此只能从命。

而皇帝对他的倚重,在他看来,已经是一日高过一日了。

隆科多就这么隐忍蛰伏,一直到了康熙六十年正月,康熙遣了四阿哥胤禛,十二阿哥胤裪和诚亲王世子弘晟,前往盛京祭祖。

一般情况下,代皇帝祭祖这种事儿,算是一个很不同寻常的政治信号。

但是因为这次祭祖还带着十二阿哥以及三阿哥的儿子,因此就又显得不是那么特殊。

但是不管怎么样吧,四阿哥自己还是很开心的,和隆科多提起来时也忍不住道:“汗阿玛令我去盛京祭祖,乃是因为我平日处事勤谨的缘故,承蒙汗阿玛看重,我实不知如何是好了。”

激动的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这在行事向来稳重的四阿哥身上可不多见。

隆科多自然也知道他不是真的不知所措,只是表达一个态度,便也笑着道:“皇上看重王爷,王爷只需按例行事,想来必能功成。”

四阿哥笑着点头:“舅舅说的很是。”

说完这个,他又忍不住皱眉:“之前议论十四弟班师的事儿,如今已经定下了今年十月,十四弟这次出征,可是立下了大大的功劳,也不知汗阿玛会如何赏赐他。”

隆科多依旧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模样,温声道:“皇上行事自有章法,只是以我之见,若是皇上真的看重十四阿哥,也不会叫他及至如今,也只是贝子爵位,虽然称大将军王,可是何为大将军王?这可不合规矩,说到底只是一个称号罢了。”

四阿哥自然也能看明白这一点,忍不住笑道:“舅舅见事极明。”

**

正月的时候,四阿哥出发去了盛京。

这路上天寒地冻的,皇帝在他出发之前,还赏了他一件狐皮大氅。

四阿哥越发高兴了,出发当日,便穿着那件大氅与皇帝作别。

皇帝拉着儿子的手,仔细叮嘱了许久,见他都记下了,这才让他离开。

这次祭祖,文武百官就没有去送行了,隆科多当然也不敢去,只能默默看着四阿哥的身影消失在宫道之上。

四阿哥这边离了京,没两个月,皇帝也带着一大家子往热河巡幸去了。

隆科多自然也跟着,他们在热河待了没俩月,四阿哥便回来了,同时年羹尧也正好回京觐见皇帝。

好嘛,正好撞一起了。

隆科多心里也觉得巧呢,看起来这回,这主臣俩算是能见着面了。

年羹尧一回京,就先往热河来了。

四阿哥此时也到了热河,这天找了个空挡,和隆科多见面正说起这事儿。

“年羹尧这几年在西北也是立了功了,以汗阿玛为人,一定会重赏他。”

隆科多笑着点头,心里却道,怕是川陕总督要到手了。

要知道,入藏就两条线,一条从四川走,一条从青海走。

现在年羹尧捏住了四川和陕西两个省,就算是捏住了整个大军的后路,这对四阿哥来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至此,就算日后十四阿哥有什么不好的念头,四阿哥也能节制住他。

后续的发展,也果然没有出乎隆科多的预料,皇帝十分干脆利落的加封年羹尧为川陕总督,并且对他的信任已经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

年羹尧十分感激皇帝的同时,也没忘来他这个四爷主子跟前请安。

四阿哥十分满意年羹尧的乖顺,面上却又好似完全忘了之前那封措辞严厉的谴责信,语气温和的将年羹尧勉励了一番,鼓励他为国效力。

年羹尧自然应下,心中却觉得,这位四阿哥倒是颇得几分驭人之道,只是这手段,还是略显刚硬,不如皇上的婉转细腻。

只是这话他当然是咽进了肚里,只是面上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姿态。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