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五三章 奉贤商城(1 / 2)

夜晚, 韩元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他本就上了年纪,心里又想起来过往种种,一时间头疼起来。

头疼让他越来越清醒, 韩元突然想起师兄对大儿子所说的那句话,又想到自皇帝登基以来的桩桩件件事。

冯光纬,还有几个从朝堂消失的官员……

甚至袁康,韩元惊觉, 他们竟然被皇帝以差不多的手段保护了起来。

他又不想, 皇帝为什么不防备自己呢?他虽年老, 三朝累积的势力若对抗起皇帝来对他也是个大麻烦。

但是皇帝除了一开始敲打了一番, 后来竟然给了他超乎他想象的信任, 皇帝究竟在想什么?

只可惜韩元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一个朴素的理由:晏玄钰看过原主的记忆啊!

黑夜中, 韩元闭上眼睛终于入睡。只是迷迷糊糊梦到了许多事, 出现了很多张脸, 有昏庸的先帝,有他师父……

他知道弊病很早就埋下,可他总是妄图凭一己之力改变什么, 所以他广招天下寒士,广收门生, 在朝堂发展自己的势力。

可是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因为他想做的,从来都是想辅佐出一名贤明之君,助他坐稳江山……

可他已老矣。

第二天一早,韩元便和林复带着两个护卫出门去了, 他与林复换上寻常百姓装扮,又让两个护卫远远跟着。

出了太守府,因为时间太早, 路上行人不多。

“老师,昨夜我与冯光纬相谈,发现奉贤城的治安远比我想象中好的多。”林复说。

说是“交谈”,实则是林复向冯光纬套话,冯光纬本就受了皇帝之命没打算藏着掖着,零零总总向林复说了一些,包括每日巡逻的官兵,让林复惊讶的是,如今在奉贤城通用的物件叫身份牌,身份牌上有特殊标志,不知道冯光纬是如何做的,反正旁人无法伪造。

冯光纬说身份牌目前在奉贤城及周边村落推行,每张身份牌上注有此人的身高体重面部特征以及一些特点,不能保证百分百不被人冒替,但是大大降低了冒替可能性。

这样一来,不明身份的人混入城中很快就会被发现。

“此物极好!”韩元讶异。

他们正走着,在拐角处却听到一阵阵“唰唰”声,再往前走,只见两个面容枯瘦的老叟穿着一样的怪模怪样外罩衫,正拿着有他们大半个人那么高的扫帚清扫路面,看上去挺吃力。

韩元皱眉,“怎么让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在街上干这么重的活计!看来这奉贤城也没冯光纬所说的那般好!”

不过很快他皱起眉头,否定了自己刚刚的猜想:“或是周围富绅的家仆?”

“这条路不是私有。”

京城除了皇宫周围有宫女太监清扫,世家府邸有仆人清扫外,大部分道路都是没人管的,更别说京城外围的路了。

京城内城还好,外围别说落叶等杂物,没有污物排泄物就算是比较干净的地方了!

所以韩元自然不懂何为“清洁工人”。

奉贤城虽没有京城这么寒冷,早上的风也带着寒凉,韩元二人走过去一看,果不其然,两个老叟的手冻得通红。

“请问两位老翁,你们为何在这里扫地?”林复上前拱手,客气地问道。

两个老叟对视一眼,又看了林复半晌才犹豫道:“你们不是奉贤人吧?”

“晚辈是从济阳城来谋个营生的。”林复说。

其中一个老叟笑说:“怪不得,是读书人吧?说话文绉绉的。”

老叟见林复穿的普通,身上也没值钱的东西,故而说话随意了些。

另一个老叟打断他们道:“有事可以去前面的铺子问,我们还没扫完这条街,一会人该多了。”

刚开始说话的老叟和善笑道:“无事,反正要扫完了。”

他转头继续对林复道:“后生,你若是想谋个营生,要先去衙门办一个临时身份牌,确认了身份才能在奉贤城行走,你既是读书人,可以去学堂试试谋个差事。”

老叟看林复身后还有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老人,想来是这后生的长辈,看对方精神矍铄的样子,老叟对林复的好感又多了些。

“你们也可去衙门碰碰运气,不时便有一个环卫名额发放,可以让你这位长辈去碰碰运气。”

韩元静静听着,林复好奇道:“何谓‘环卫’?”

“就是每日清晨清扫固定道路。”老叟哈哈大笑,“我也是赶巧了,活不多,只要扫干净,能得不少铜板呢!”

不仅是林复,韩元也大致明白了,不过是扫地而已,只要给钱想必大把的年轻力壮的人争抢,干的活也一定比老人快,这“环卫”就是给城中一些老人能赚钱的活计。

老叟说完就和另一个同伴忙活去了,不一会“唰唰”声再次响起,其中一人拿来筐子将堆积起来的落叶杂物扫进去,干完活之后两人就去检查道路上有没有遗留的垃圾了。

现在再一看,他们哪里是被强迫的,分明是高兴自己能多赚一些银钱。

昨日到奉贤城时,他们就看到奉贤城的路都被填过,连一处坑坑洼洼也没有。

“老师?”林复见韩元看着两个老叟的背影久久不动,不由开口喊了一声。

韩元说道:“走吧,去前面看看。”

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不过林复跟着老师多年,自然能发现老师脸上那一抹极轻又一闪而过的笑意。

他心里一松。

...

两人沿着路继续走,天刚蒙蒙亮,路上就渐渐有了人。

太守府周围应该是奉贤城的繁华地带,但是奇怪的是这里的商贩只有三两个,买的人也不多。

昨日他们乘坐的马车过去了几辆,来来回回进出了不少人,颇为拥挤,但还算有秩序,大家都和和气气的。

韩元没上去挤,靠着一双脚慢慢走着。

路边有个包子铺,韩元走过去。

“这位老人家,可要两个包子?都是刚蒸好的热乎着呢!”包子摊商贩赶紧热情道。

“要两个包子。”韩元说。

“好勒!”商贩高兴道。

韩元拿了包子却没走,站在远处和商贩闲话:“敢问这太守府周围为何少有摊贩?”

那商贩“哈哈”一笑,“您二位不是奉贤城人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