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九成宫醴泉铭(2 / 2)

要说前头扯的那一段史料,还有点牵强,那这最后一句凭感觉,对陈伟的杀伤力反而更大。他混迹这行多年,深知,很多古董那就是假赛真,假的做的比真的还像真的。

这种情况下,对高手来说感觉才是最值得信任的。

“小齐,这次多谢了。哪天去了魔都,一定要通知我一声,到时候再好好感谢。”

“那一定。”

两人客套了两句,就此分开,都是聪明人,谁都没提结伴一起。

毕竟目前只能算数面之缘,交情没到那份上。而且真要一起的话,这要是同时看上了一件,那算谁的?到时候谁都不好做。

告别陈伟,齐鸣自顾自的在展厅里逛了起来,周围一个个脚步匆匆,深怕走慢了就会错失宝贝,而他这不急不躁,悠闲惬意的样子,像个普通游客,反倒显的异类了。

大概是没挑对地方,他这一路上也没见到什么好东西,就算有两件能上眼的,这价格拿回去也没什么赚头。

没办法,他只能照着原路返回,原本还以为会撞上林轩或者陈伟,没想到最先碰上的居然是张大少。

那是在一幅长卷之前。

这幅卷的名字是九成宫醴泉铭,是一篇文章,足足1200多字,作者是唐太宗时期的名丞:魏征。

这篇文章,齐鸣也就在历史书上看过标题,没见过全文,所以现场见到后,就有了点兴趣,便凑上来看了看。

文章讲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隋炀帝杨广劳民伤财修建了仁寿宫,后来天下大乱而荒废,唐太宗即位后,命人修缮改名<九成宫>。宫殿落成,唐太宗来这儿避暑的时候,发现了一口清泉。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但跟皇帝扯上了,那就不简单了。发现了这口泉后,史书上有名的谏丞魏征,整整写了1千多字,把唐太宗给从上到下夸了一遍,从文治武功到勤俭节约。

齐鸣很想吐槽,要真节约,干嘛翻修这宫殿?难道不要钱的?

当然这篇文章也没那么俗气,魏征从发现清泉这么件小事上引出“天子令德”的观点,强调唐太宗乃是天命所归。有玄武门事变那一出,这话算是说到唐太宗的心尖尖上。

所以,唐太宗看后很高兴,命大书法家欧阳询,重新誊写,再让人刻碑,立在九成宫前,昭示天下。

因为出自欧阳询之手,这篇《九成宫醴泉铭》被称作天下第一楷书,正书第一。后世把它作为书法练习的范本,只要是有名有姓的书法家,都会照着练。

从这文章也能看出,历史书上对魏征的描述,多少也是带了滤镜的,骨头也没大家想象的硬,这拍马屁的功夫那也是杠杠滴。

不过,面前这卷书的作者,骨头是真挺硬。

书卷落款是启美,这位原名文震亨,苏州人,是文征明的重孙子,继承了文征明的书画技艺,是晚明知名书画家。

说他骨头硬,那是因为他当官时,就敢跟九千岁魏忠贤对着干。而等满清入关,推行剃发令的时候,作为地方上的名人,他投河抗议。

投河之后,被家人救起,但老爷子是真的顶,回家后就绝食,最终活活饿死,也算是没辱没文姓的名头。

“齐先生,是看好这卷书?”

就在齐鸣认真欣赏的时候,一个声音幽幽从身侧传来。

他侧头一看,居然是张大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