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3章 明朝最后的马上天子(2 / 2)

其次,正德皇帝还喜欢带着太监宫女玩cosplay,玩也就算了,他一个皇帝还几次偷偷下江南,甚至上前线,和鞑靼王子对阵。

要是按照史书上写的来,这位正德皇帝,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昏君。

只不过,华夏近代第一伟人,曾评价过,明朝276年,16位皇帝里头,一共只有4位能入他法眼,这排第一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排第二的是朱棣,排第三的就是这位正德皇帝,排第四的是明英宗。

正德的排名,要比开创仁宣之治的朱高炽,朱瞻基还要高。以那位的历史地位的,他的评价可不是空穴来风。

首先就是这任用太监,正德皇帝上台时,才15岁,满朝文臣都欺负他年纪小,他不靠太监又能靠谁。

而之所以出现皇帝无人可用只能仰仗太监的情况,追根溯源,还是要怪那位大明战神。

在明朝前期,从朱元璋到朱瞻基,这五代皇帝,那几乎都是马上天子,他们倚仗的是跟他们出生入死,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勋贵,那时候的文官就是打杂的,在朝堂的话语权很低。

谁都没料到后头出了个奇葩的朱祁镇,一场土木堡之变,把大明最后的精锐全数葬送,同时也把淮西勋贵坑死大半,自此朝堂上文官集团的势力压过了武官和贵族集团。

尤其是到了明孝宗时期,由于明孝宗的母亲只是个来自广西瑶族的战俘,势力单薄,成华皇帝后头又连生数子。

为了稳住权位,明孝宗在当太子时和继位后,都只能仰赖文官,致使那些文官被彻底养刁了。

看看他们在朱厚照继位的时候,选的年号就知道,他们是何其的嚣张。

年号正德,寓意:端正,德行。

在华夏,替孩子取名的时候现在还有人遵循一种五格取名法。要是算命的说你命里缺火,那名字里就要有带火字旁或者有火这意思的字,例如炼,烟,烨这种。

要是遵循这个逻辑,大臣们商议选出正德这年号,差不多就是在隐射皇帝,说他缺德了。

这种君臣对立的情况下,朱厚照也只能依仗身边太监,来和他们对抗。

而且,这些太监也没有脱离他的掌控,即便权势最高的刘瑾,也是他一句话就被凌迟,完全没有翻出什么浪花来。

其次,是豹房,书上说这豹房是正德皇帝建造,用来享乐的地方。但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这儿其实是他练兵的地方,正德皇帝经常用换防的名义,调集军官,在豹房学习训练,甚至在豹房,研究火器。

文官集团不想坐看武官势力坐大,所以才不停朝豹房泼脏水。

这事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几百年过去,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有一点却是有切实史料记载的,那就是为了建造豹房,当时一共花费了24万两白银,房舍200间。

而明朝的大奸臣严嵩倒台时,光是查抄的白银就有2百多万两,南昌和分宜的店铺房子3300多间。正德这做皇帝花的钱,其实也就手下臣子的一点点零头。

要是这么一比,说他奢侈浪费,这一点其实站不住脚。还有他被后世所有士大夫诟病的,自封将军,亲自上战场这事儿。

史料记载,当时鞑靼皇子率领五万人作为先锋军犯边,正德皇帝御驾亲征,以差不多的人数,与他对阵,最后成功击退了这只叛军。朱厚照甚至还亲自手刃了一个敌军。

在《剑桥中国史》中评价,这场战役,是整个16世纪,明军唯一一次,从正面战场上赶走蒙古突击部队的战役,评价不可谓不高。

而上过战场的正德皇帝,也成了他的先祖朱棣,朱瞻基外,最后一个马上皇帝。从他以后,所有明朝皇帝,再没踏出过紫禁城。

都说朱厚照是昏君,但纵观整个正德时期,15年时间,轻徭薄赋,赈灾抚恤政策完备,史料上没有出现大的饥荒和逃难,百姓可以说是安居乐业。

以这位的手腕,要是多活个几十年,大明朝或许会不一样。要是再有个儿子,那估计名声也不会这么臭了。

只能说,做皇帝,本事很重要,能生儿子同样很重要。不只是正德,只要是没儿子继位的,死后的名声那都好不了,可悲可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