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章 慈禧的东西(2 / 2)

齐鸣和林轩,对这些一眼假的东西自然是没什么兴趣。

他俩一人拉着一辆推车,问过了门口也是马褂打扮的男人后,便朝着堆放老物件的东南角而去。

在仓库的东南角,六个集装箱并排摆放,每个集装箱的箱门大开,箱体内还开了门,能随意穿行,箱顶被装上了白炽灯,灯光下每个集装箱内就一排货架。

能看的出,这儿的摆放就要谨慎不少,至少书画没再被随意挂起,一个个画轴被整齐的摆放着。

“分头看?”林轩提议道。

齐鸣点点头“成,要先完事了就说一声。”

说着他推着推车,走向了最左侧的一个集装箱,左边两个摆着的都是他眼下最擅长的瓷器。

玩瓷器的有句话,饭桌上的不如供桌上的,供桌上的不如书桌上的。

这两个柜子的摆放,也是照着这个规矩来。

左边第一个,全是杯盘碗碟,右边一个则是各种器形的花瓶。

齐鸣在左边小逛了一圈就发现,这说是老东西,但都是民国居多,光绪宣统的都很少,而且他说不用望气,就不用望气,所以看的不快,权当是印证所学了。

左边的还没逛完,还真就被他找到了件有点意思的东西。

这是个:黄地紫绿龙大盘。齐鸣拿食指和拇指比划了下,这盘子口径差不多有47厘米,盘口到盘底高也有个8厘米左右。

这种大小的器形,就是所谓的供桌上的了。而黄釉瓷,也确实是皇家常用的祭祀瓷。

整个盘子以黄釉为底,内部填充五色装饰,内底是紫绿两条游龙,呈双龙戏珠造型。内壁则刻画梅花、茶花、菊花、牡丹、荷花、石榴、芍药及桃花,几乎是画全了一年四季的特色花卉。

这么多花同在一个盘上,也算是很少见的。

而齐鸣觉得它有意思的,还并不是这花,而是底部的落款:储秀宫制。

在华夏历史上,只有一个人使用的瓷器,会落这个款,那就是清朝同治和光绪两朝真正的统治者:慈禧太后!

储秀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年间,一开始叫寿昌宫,嘉靖时更名为储秀宫。慈禧在咸丰二年入宫时,就居住在储秀宫的丽景轩,并在这儿生下了后来的同治皇帝。

后来英法联军入京,咸丰外逃,最后又死在承德避暑山庄。慈禧的儿子同治上位,为了方便垂帘听政,她从储秀宫搬到了养心殿和长春宫居住,一住就是24年。

直到光绪十年,慈禧50岁的时候,打算撤帘归政,便搬回了储秀宫。为了纪念这次搬家,同时庆祝慈禧50岁的寿辰。

慈禧让人烧制了一批,落款是储秀宫制的瓷器。一共9式36款,这种大盘就是36款之一。华夏历史上用后妃的居所为做为官窑款的,这也是空前绝后,只此一家。

而且齐鸣也从唐师傅的那堆资料里,看到过这东西的文字记录。

根据当初清朝的宫廷史料记载,这种黄地紫绿龙大盘,品相最好的一共才烧出了6个,4个被直接上贡给了慈禧,2个留库备用。目前故宫博物院就有展出。

品相稍次的一共有32件,烧制时损毁了7件。

别说,现在他越看这东西,越是正,颜色正,器型正,画工正。

虽然这么做对林轩不公平,但这会儿用望气,好像也不算太欺负人,毕竟他是先看中的东西,望气只是检验。

简单给自己找了个借口,齐鸣望气一开,岁气贵气一览无余。

这件东西,还真是慈禧御用瓷的一件,不过看贵气,应该不是那6个品相最好的之一,而是那32件次品中的一件。

晚清的瓷器市场价并不是很好,别说清三代,就是跟嘉庆道光都没的比。

但其中,也有例外,其一就是慈禧用的瓷器,另外一个则是恭亲王奕訢,这两人相当于是华夏最后的独裁者,而且掌握了实权的他们,用具也更考究。

手上这个盘子,虽然品相次,但是能找到明确阿文字记载,如果出售,齐鸣估计60万左右还是没问题。

这收获,还真应了那一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了往后的布局,他放弃了那几张美元,这不马上就又有东西入账,老天果然是公平的。

(ps:抱歉昨天两章,却是有点赶,不少人看的有意见,回头改改。在这跟觉得不满意的说句对不住了~总之谢谢大家的支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