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黄岛集训(1 / 2)

风流大宋 林二虎 7435 字 27天前

神居水寨过来的三艘船不能驶到海上,都留下的话,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于是就给谈建留下了一艘,专门用来运输补给物资到大黄岛以外,其余两艘就让他们开回了神居寨。等到开春之后登陆流求岛成功的话,还得需要至少将这些神居兵的家眷都接过去的。

大黄岛是一个无人岛,它所处的位置恰巧是明州到宁海县之间的荒僻角落。

由于海湾的相隔,宁海去往明州只能从西面的陆地绕行,而极少有人会到这里来。此处原本会有的一些渔民,在冬季的休渔期,也基本上不会出现。而他们正常开始出海打渔的时间,至少要等到三月以后。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赵驷还是在大黄岛两侧的航道上安排了巡逻的小船,船上的士兵都穿着他从处州带来的效用军服,老百姓但凡看见是官兵,只有躲着走的份,根本就不会接近大黄岛。

而即使是有警惕性高的百姓,去惊动到了宁海县官府也不怕。到时候直接就拿着秦刚在江淮发运司里的催纲司手令出来,说是正在考察勘探今后纲粮可能的海运路线,而这个理由也是很能说得过去的。

大黄岛上的营寨建在了内部的树林之中,两百多人的士兵,也很快地就隐入了绿荫之中。接下去的各种训练,都是不希望有太多声响的项目。

于是,稍稍喧闹了几天之后,大黄岛很快就恢复到了之前寂静无人的那种状态。

船场给过来的消息,第一艘五千料的货运海船大约会赶在春节之前交付。

秦刚自然是非常清楚并确信在东南方向流求岛的大致位置,而且在这一时代的岛上,除了少量的土人之外,不太可能会有明确的抵抗力量存在,真正能够威胁到登陆后的神居兵,实际上只会有天气与疾病。

东部大海五至九月的台风天气会逐渐增多,秦刚原先计划的登陆时间是安排在九月之后,就是这个原因。而现在既然提前了,就必须要在五月之前,所以确了三四月间出发,把在大海上可能会遇到恶劣气候的影响因素降到最小。

对于到了流求之后的登陆点,秦刚并没有专业的航海图或者精准地图,对于流求的方位也只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但是他记得曾经去台湾自由行时,就在台北城市西北方的淡水渔人码头吃过晚饭,当时就听导游介绍,这淡水河是台湾的第三长河流,就从他吃饭的这处景点向西流入台湾海峡。那也就是说,海船只要能找到这处的河口,再逆流而上,就能进入到以后的台北市区域了。

当然这时的台北地区,都将会是漫漫的荒野,但却是在北部地区比较适合进行开垦与城镇建设的一处平原。

关于疾病的威胁,六成以上的情况会是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并非是一个确定的病症,它主要是指当客观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情况下,人们由于对外的气候适应以及对内的饮食内容都同步在变化时,再加上休息不够充分的话,就会导致到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容易发生肠胃疾病等等。

在知道了原因之后,秦刚便会从内外各个角度进行一些积极的准备与预防:

首先当然是强化所有人的海船航行体验,尽管高邮湖上有时风浪很大,几乎所有的神居兵们最终都不会发生晕船的现象。但是如果要是换到了海上,湖面的那些情况还是太小儿科了。一旦海船建成过来,所有的人都会密集地进行各种海上航行的强化训练。

其次是积极预备登岛后的食物储备,除了对充足的大米与面粉进行防水包装之外。秦刚在婺州、越州地区找到了一种极佳的食物——梅干菜,它是将芥菜、白菜等绿叶菜的菜叶进行晾干堆黄,加盐腌制,再晒干之后装坛。这种梅干菜烧煮之后,香味扑鼻,具有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以及生津开胃等等诸多的好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极长的储存时间,向是江浙一带商旅外出时,随身携带的首选食物。

而且在大黄岛时,秦刚就已经安排伙食房开始提供这种梅干菜烧制成的各种菜肴,结果士兵们都非常喜欢吃,这就非常好了。接下来就会大批地腌制,并随着海船上运去后大量储备在那里,以确保士兵们在到了流求之后,还能吃到原来口味的食物。

再者便是茶叶与一些基本草药的储备,其中的茶叶几乎可以成为治疗绝大多数水土不服病症的灵丹妙药。随着登陆之后夏天的来临,相关防治毒虫毒蚊叮咬的药物也是采购与储备的重点。

在完成了对于登陆流求的所有思考之后,秦刚将这些天忙于训练神居兵的赵驷叫了进来。

“娘的!顾大生这厮总算是服气了。他二十个神居兵,对付不了我随便带过来的三个绿曲兵。”赵驷先大口喝了一碗秦刚给他准备好的茶水,口中骂了几句老手下。“我才离开一年不到的时间,这神居兵就被他带成这个熊样!”

前面说过,流求岛上多是土着,如果要是正面地进行阵列交战,一点都不用担心神居兵的战斗力的。但是真正需要预防的,就是这些熟悉地形的土人进行的各种偷袭与埋伏。

所以赵驷带了三个精通这方面的绿曲兵,到这里来磨炼这些高邮湖里出来的悍兵。就如他们最早与山哈人交手的结果那样,神居兵们一开始时都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遍。

“吃一亏长一智,等磨炼过后,到了流求,他们就都成了猛虎了!”秦刚随口评说了一句,便扬着一张纸对赵驷说道,“驷哥,现在和你一起商量一下我们的进军计划。”

赵驷一看总计划出来了,非常兴奋,赶紧过来坐了下来。

秦刚手里拿的是一张地图,虽然这张地图实在太过粗略、并不十分精确,但是在赵驷的眼里也是相当地震撼。

很简单,这时的多数人,极少见过地图。赵驷记得他在西军时,只有相当级别的军官才有机会在领取任务时看到过。

而这张纸上,大致地画出了一下两浙与福建的海岸线,在左上方的地方,标注出了他们现在所在的大黄岛,下方曲曲折折的海岸线边还标出一个温州港,那是后期为他们运送补给物品的主要出发地点。

然后中间便画了几笔波浪线,代表着大海,再斜向右下方是一个类似山头的折线——秦刚只大致画了流求岛的北半部,其余的目前并不重要——,在折线的下方,则认真地书写了“流求岛”三个大字。

“我查阅了大量的古书,大致找到了三国时卫温将军去的路线。”秦刚胡诌道,反正也没人可以对他反驳,“我们从大黄岛出发后,先是一直沿着这边的海岸线南下航行,先过了温州,然后便是可以到福清县,它那边会有一个叫作‘海上里’的大岛,南下的商船多会在这座岛上补充淡水与食物。我们便不必去了,只要远远的看到它,就可以从这里改向正东方向行驶。然后只要保持着方向不偏,差不多一天左右的航程,就能看到流求岛。”

“就是这个尖尖头吧?”赵驷指着大致是今天基隆的方向问道。

“嗯!”秦刚点点头,又指着地图上从基隆位置向左再向下的海岸线处特意标出一个缺口道,“我们看见海岸后,这个地方是不太适合登陆的。”

“为什么呀?”赵驷有点不解。

“那里的海边大多都是石岸,我们的海船很难靠近,又不清楚岸边的水情,万一把我们的船底撞破就麻烦了!”秦刚说得非常确切,就好像他已经去过那里一样,不过在赵驷听着也不觉得有什么,在他的心目中,秦先生就应该是这种“生而知之者”。

“所以,我们可以以这个海岸线为参照,沿着它开始向南航行,一直找到一个比较大的河湾口,这条河应该就会是淡水河。找到淡水河后,可以从它的河口驶进去,这里便就是我们登陆流求的第一站,我们要在这里建起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城镇以及港口。”

“我明白了,就像是明州港一样,港口修在河水入海口的里面,这样停进去的船只,就可以避开海面上的风浪。而且还便于我们顺着河流往上游去开拓土地。这样极好,秦先生,你放心,只要能找到你说的这个什么什么淡水河,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们神居兵了。”赵驷总算是明白了要找到河流入海口的重要作用。

“流求岛那里的气候很好,岛上多水、多树、多水果,我们可以在那里开垦出大量极好的农田。宫十二已经着手在明州那里开始召募流民了。差不多等我们站稳脚之后,他就会安排送来第一批的流民。所有到了岛上的流民,我们负责向他们提供第一年的口粮以及种子,还有最基本的农具与生活物资,让他们自己去开荒。”

“他们开出来的田地都怎么算?”赵驷问了一句关键的问题。

“所有开荒出来的田地都归他们自己所有。不过,在流求,我们还需要保持有军队来保证大家的安全,未来还需要建立管理与发展的机构,所以我们需要向他们征收田里产出的四成作为流求岛的税收。不过,在流求岛,这四成的税便就是所有的了,除此之外,没有人丁税、没有其他杂税、也不会有任何徭役,就是这么简单!”秦刚非常清晰地表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