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古代猛将12(1 / 2)

天幕讲述历史猛将,万界古人们都在想本朝可有此等猛将。

而各朝各代帝王将相们想到是江山社稷,以天幕盘点的几期内容来看,猛将要么处于开国初期,要么中后期。

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朱棣及明朝其它时期位面的皇帝们心里打鼓了。

他们心中又是另一番心思,害怕祖宗知道一些不堪之事,惹怒祖宗而申请跨位面来到自己的时空,届时怕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然而有时侯怕什么来什么,这不天幕点明了人名,这回有皇帝心里惶恐不安了。

天幕:“历史猛将,盘点大明王朝猛将俞大猷。

俞大猷字志辅,小字逊尧,号虚江,泉州晋江人。

明代抗倭名将。都督,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早年学习易经,世袭百户。嘉靖十四年考中武举,授千户,金门守御。经过兵部尚书毛伯温推荐出任汀漳二州守备,击破海贼康老。

授都指挥佥事,平定新兴,恩平的叛乱。

嘉靖二十八年经右副都御史朱纨推荐出任备倭都指挥,平定安南范子义叛乱,安定了海南的形势。

嘉靖三十一年开始与倭寇作战,人称“俞家军”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扫平了为患多年的倭寇,战功累累,常被弹劾,遭到免官。

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累迁福建总兵官后府佥书。

万历七年告老还乡,病逝于家中。时年七十七岁。获赠左军都督,谥号“武襄”。

着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

后人将俞大猷诗词编成正气堂集》。

俞大猷早期拜王宣,林福为师,学习易经,得到蔡清的真传。后以拜赵本学学习用《易》推演出来的兵法。

俞大猷曾经说:兵法术数从五起,犹如人身有手,足,头五体一样。虽然领有百万之众但可以使他们协调一致,合为一人之用。

之后又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术,俞大猷家里虽然屡告贫乏但他却意气自如。

父亲病逝后俞大猷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

这里的军民常无事取闹,告到公庭难于治理。俞大猷采取教化的方法诱导他们以礼让为先,于是诉讼也就停息。

俞大猷于是上书给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恼怒地说:“小军校怎配上书言事。”

将俞大猷一顿乱杖并剥夺了他千户的武职,兵部尚书毛伯温出征安南,俞大猷又上书陈述作战方略请求从军出战。

毛伯温对俞大猷的军事见解颇感惊奇,可惜正值撤兵未能立即起用。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军大举攻略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勇士,俞大猷于是到巡按御史那里推荐自己。

御史将俞大猷上报到毛伯温那里,毛伯温将俞大猷送到宣大总督翟鹏那里,每每被俞大猷折服。

翟鹏内疚地说:“我不该以对待武卒的态度接待你。”并离开自己的座位上前施礼致意,此举使全军震惊。

然而翟鹏终究也未重用俞大猷,俞大猷告辞而归。

而后毛伯温用俞大猷为汀州,漳州守备。俞大猷驻扎武平,建<读易轩>与当地读书人一起举办文会,诗词唱和,每天还教授武士击剑。

俞大猷曾多次击破海贼康老,俘斩三百余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挥佥事,隶属广东都司。

嘉靖二十六年,谭元清在新兴,恩平一带屡次叛乱。总督欧阳必进将此事交给俞大猷处理,俞大猷于是让百姓各自守卫自己的地方,自己带几个随从亲自去拜访各个首领。

跟他们晓明厉害并教他们击剑,有一个叫苏青蛇的人能与猛虎格斗,俞大猷将他斩杀,让首领何老猫归还抢夺的民田又招降许多首领。

最终俞大猷不费一兵一卒平定新兴,恩平的叛乱。

嘉靖二十八年右副都御史朱纨巡视福建推荐俞大猷为备倭都指挥。

这时正值安南入侵,欧阳必进上奏留俞大猷效力。范子仪侵略钦州,廉州扰乱边境,欧阳必进传令俞大猷前往讨伐。

俞大猷于冠头岭设伏兵,伏击范子仪军。范子仪又侵犯钦州,俞大猷阻截范子仪军的战船,追打范子仪军。

生擒范子仪的弟弟范子流,斩首一千二百级。然而,俞大猷讨平范子仪叛乱后,严嵩却将俞大猷的战功压下来不上报朝廷,只给了俞大猷五十两银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