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挥泪斩马谡(1 / 2)

骥行三国 赵不言 2310 字 2个月前

马良没想到的是,当他拿此事试探陈祗的态度时,陈祗竟一口拒绝了,还坦承自己的确在宫中与关家之间牵了线,不过都是为了回报赵骥当年的提携之恩,不愿也无颜靠着皇帝的私宠升职,说这是他汝南陈家的家训,不敢违背。

不愧是名门之后呀,既顾念着往日恩主的旧情,又保持了士大夫的风骨,难得,难得呀。

马良本就有心提拔陈祗,干脆乐得做个皇帝的顺水人情,反正尚书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和洽皇宫与相府之间的关系,于是晋升为陈祗为尚书郎,帮助自己打理政务。

陈祗前不久接到了赵骥的密信,让他设法在朝中活动一下,请动皇帝下旨赦免马谡的死罪,不过要把握好时间,要在诸葛亮处决马谡以后再把圣旨送到汉中。

陈祗非常为难,对他来说难的不是请动皇帝下旨,而是如何把握其中的时间,好在赵骥在信里说得明白,诸葛亮回到汉中就会处决马谡。

陈祗与赵骥看法不同,他认为以马氏兄弟与诸葛亮的关系,特别是在马良还在成都担任尚书令的情况下,诸葛亮多半不会判决马谡死罪,可能就是小惩大诫一番罢了,但既然赵骥言之凿凿,那自己也就依计行事便行。

按照上级的意见办错了,也自然有上级自己承担责任,可如果自己自行其是,万一办砸了可就得自己一个人来背锅了。

陈祗按照赵骥信里所提的诸葛亮撤兵时间,把马谡犯下弃军死罪的消息抢先告诉了马良。

马良本来不信,直到陈祗故作坦白说是赵骥特意托自己来告诉马良的,让马良在朝中早做准备,马良这才着急起来,赵骥和自己共过患难,自己一度想通过婚姻拉赵骥进荆襄士人的圈子,俩人交情非比寻常,没理由拿马谡的性命跟自己开玩笑。

事关自己的胞弟,马良不便亲自出面,于是由陈祗私下联系了蒋琬、费祎、董允、郭攸之、吕乂等荆襄重臣,联名向刘禅上书,请求赦免马谡的死罪。

刘禅是个不管事的闲皇帝,不知道该不该答应,于是去找马良商量,但马良却表示自己的亲弟弟是当事人,自己不方便表态。

刘禅思来想去,只好求助自己在尚书台唯一勉强算得上亲信的陈祗,陈祗表示这还不简单,这么多人上书,如果不答应的话多得罪人呀,但是不能下明旨,只能派个人去汉中传口信表明皇帝的意思,而且派去的最好还不是荆州人。

刘禅听过大喜,陈祗这个主意果然称得上两全其美,不禁又对这位年轻的尚书郎高看了一眼,于是派了留守成都相府的参军李邈作为使者前往汉中。

李邈是广汉郪县人,与早亡的两位兄弟李朝、李邵并称李氏三龙,他在刘备时期担任了犍为太守,诸葛亮主政后又把他转为丞相参军,但他这个参军有名无实,权柄远不如名义上同为参军的马谡、杨仪等人,诸葛亮北伐也没带他,而是把他留在了成都,在留府长史张裔的手下协助处理相府所剩不多的杂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