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会议结束(2 / 2)

遵义会议,历时三天,圆满结束。

杨定国也是抓紧时间做着准备,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这一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被无数军事家夸赞,没有人有自信可以将这一奇迹还原。

骄傲如丑国,也将这一战役列入军校的教材之中。

能亲自参与这一战的杨定国自然也是激动万分。

......

遵义会议开完后,光头的各路围堵大军就像狗皮膏药一样贴了上来:

南面:薛月兵团2个纵队吴奇尾部和周浑员部共8个师控制贵阳、息烽和清镇,兵锋直达乌江北岸;

东南面:黔军王家列部两个师向刀靶水、湄潭进攻;

东面:湘军何贱部4个师在酋阳、秀山、松桃、铜仁一带修筑碉堡布防拦截;

北面:川军刘相部10多个旅向川南集中,前锋已达松坎以北;

西面:云南王龙运的滇军孙度部4个旅向西北贵州毕节地区开进;

另外,还有一支专程跑来看热闹的部队,白冲喜的桂军2个师已经进驻贵州独山、都匀一带;如果红军不去招惹他们,他们是绝对不会主动上来找麻烦的。

总之,东南西北大约40万的兵力,将3万中央红军团团围了起来,兵力对比10:1以上,可谓是铁通一般的包围圈。

接下来,一个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红军将往何处去?

经过遵义会议的分析,好像有三个选择:

第一:继续留在遵义,以遵义为中心建立黔北根据地,再谋求以后的发展。

第二:折而向东,沿着原路打回去,去湘西寻找红二、六军团汇合。

第三:北渡长江,从泸州至宜宾段渡江(因为这一段水流比较平缓)进入四川,然后沿四川边界往北,去川陕一带寻找红四方面军汇合。

那么,这几个选择哪个更具可行性呢?

首先,在黔北建立根据地。当红军打下遵义后,就发现贵州一带地瘠民贫、难以扩展。而且,从四面八方压迫而来的光头军,根本不给红军喘息的机会,这条选择直接就被排除。

第二个选择:从我们来的方向返回去,再次进入湘省,去湘西谋求与红二、六军团汇合。

这个选择有二个难题:一是何贱已经在乌江以东的湘省边境构建了大量碉堡,防止红军再次入湘。

二是此时的红二、六军团也就万把人枪,还处于流动状态,并没有稳固的根据地。

除掉以上两条,就剩下第三条选择了:北渡长江进川省,去寻找红四方面军,因为川陕一带的红四方面军不仅建立了根据地,而且部队已经发展到近十万之众,兵强马壮。

因此,这个方案在遵义会议上便明确定了下来。

红军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就是北渡长江进入川省,再北上川陕寻求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一则--有红四方面军接应;

二则--人烟稠密,是“西南首富”;

三则--交通不便,当地军阀有排外思想,光头军难以向川省调兵;

四则--川省人民痛恨军阀横暴,有革命基础。

......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