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魏嬿婉24】豢养毒蛇(2 / 2)

弘历扣住她的手,与她十指相扣。

“是啊,朕会保护你。”

朕知你心怀算计,知你野心旺盛,知你真心有几分尚不分明,可朕就是喜欢你,想要将你要的都送给你。

哪怕,你要政权。

第二日,帝后二人便一同上了朝,手牵着手,坐在了两把同样高度的椅子上。

*

后记

昭明皇后魏氏(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原为满洲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乾隆帝的第二位皇后,靖远帝生母,内管领魏清泰之女。

后世史学家不约而同认为,此女乃历史转折之关键。

乾隆帝爱重昭明皇后甚深,不依祖制,在位期间,便令朝野称皇后为昭明皇后,后世遂沿用此称呼。

乾隆六年,时为四执库宫女的昭明皇后未承宠而封常在,封号柔,同年依次晋贵人、嫔。

次年,晋为令妃,领皇后印,暂代后宫事。

乾隆八年,晋为贵妃,加昭字封号,是为昭令贵妃。

同年,诞皇四子永珪,这位,便是后世所熟知的靖远帝。

皇四子永珪自出生起便承载着乾隆帝宗庙之望,帝教导甚严,至六岁,已通达明理,有贤明之相。

乾隆九年,晋为皇贵妃,有副后之权。

孝贤皇后丧期满后,册为皇后。

历时短短四年,以四执库宫女之身,一路晋升,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按照常理来说,到这里,最多便是成为太后,就是这位皇后的最高点。

然这并非这位昭明皇后于权势之上的终点。

乾隆十五年,乾隆帝于皇四子永珪六岁稚龄时立其为皇太子,其母昭明皇后则获参政之权,于庙堂之上,与乾隆帝共听群臣奏报。

初时,朝野之间物议沸腾,言道皇后牝鸡司晨,不堪为后。

乾隆帝于朝堂震怒,贬斥数名臣工。

后数月,昭明皇后于朝堂上提出数项政令,言之有物,体察民情甚深,百姓受其惠泽,朝臣遂止议论之声。

乾隆十六年,昭明皇后已获朝野认可,自主引进外邦蒸汽机,始蒸汽变革。

上行下效,朝廷官僚机构大力研究,民间百姓有识之士亦心向往之,民间与朝廷对此奇物深入研究利用,致使乾隆时期迎来一场规模空前宏大的经济增长。

此一事后,乾隆帝宣布,分权于昭明皇后,二人并为一国之主,如双日凌空,史称二圣临朝。

清之经济、文化、政治,以空前迅疾的速度发展。

昭明皇后掌权期间,与乾隆帝一同推行各项益国利民之政令。

二圣临朝三年后,女子再无缠足陋习,男子女子地位渐趋平等,各处新潮思想萌芽,民间技术发展如飞。

及至乾隆四十年,昭明皇后逝于承乾宫时,清已全面赶超西方诸国,坚船利炮,威仪无双。

靖远元年,新帝继位,改元靖远。

靖远帝继承了其父母的优良基因,大刀阔斧发展进取,令清之一国时有东方明珠之美名。

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清在国际政治上表现得过分温和,致使外邦觊觎之心顿生。

靖远三年,外邦扣门,扰边数城镇,靖远帝御驾亲征,率王骑铁甲卫队打出国门,开启了这位帝王“靖远”之一生。

十年间,靖远帝将附近各小国吞并,不留余地。

海峡对岸有一东瀛小国,形容粗鄙,常守小礼而缺大德,于大战之中暗中登胶东海岛,妄图盗取军情密报。

靖远帝大怒,挥军南下,覆其一国,世上再无东瀛。

大洋之外,海远人稀,雄师难以并收国土,则备战数年,造数艘大船,于船只丰茂之时发动海战,海师一往无前,尽败诸蛮夷小邦,战败之国钱财珍宝遭搜刮殆尽。

至此,全世界大部分钱财流向清,百年之内外邦再无一战之力。

靖远十一年,靖远帝班师回朝,称靖远大帝,万国来朝。

靖远帝一生雄才伟略,至清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

靖远年间,常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美谈。

靖远帝一生从无败绩,然更令人好奇的是其父皇母后相爱的故事。

后世在其随身笔录里发现了许多关于乾隆帝与昭明皇后的记载。

后人也是这才知道,原来,野史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传闻,乾隆帝是为了昭明皇后才空置后宫,甚至不愿再亲近任何一个曾经的妃嫔,这一点得到了靖远帝本人认证。

靖远帝随身笔录载,乾隆帝曾不止一次懊悔成婚太早,懊悔从前不曾洁身自好,以至于未能留待清白之身与昭明皇后相遇。

昭明皇后逝去三日后,乾隆帝便紧随而去。

遗旨短短数字,道尽情深:

朕寻你皇额娘去了,你好好守着朕与你额娘的基业。

悠悠千载,古人之事渐远。

唯一留给后人对那个时代那个缠绵爱情故事有所遐想的,便是流传至今的,一夫一妻制。

靖远帝感念其父皇母后之恩爱,于靖远十二年颁布法令——

自今日起,男女之间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子一生不得纳妾,不得畜养外室。无论男女,不得背叛婚姻,违律者,逐出大清,此生再不得入国土半步。

大部分来自百度百科,有两点不一样,一靖远帝不存在,二令皇贵妃是乾隆的第三任皇后。

后面的都是我编的,和正史相差十万八千里!切勿当真,切勿考据!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小文盲,谢谢谢谢,写的那些鬼扯千万别较真呜呜呜。

————————

明天新世界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