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父子合谋(2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242 字 26天前

朱棣捋着胡子,沉思着开口道:“现在朝廷在漠北有了千户所,屯垦几年就能从当地出兵征讨瓦剌。”

“不过,俺想试试拿下哈密,走以前汉唐故道去进攻漠西。”

朱棣对蒙古人很了解,但对于西域和漠西汉唐故道却并不清楚,这并不奇怪。

明初国外情报工作本就困难,毕竟周围一圈不是蒙古人就是西番人,而蒙番几乎一体,难以渗透。

汉人想要了解这些地方,一是翻阅古籍,二就是派遣官员。

不过官员前往漠西,往往都会被瓦剌骑兵监督,因此走着走着自己便记不清楚路线了,再加上翻译的问题,致使北征问题十分困难。

朱棣觉得大军可以走哈密北上杭爱山和金山(阿尔泰山),无非是觉得汉唐和蒙元可以,明军也可以。

“漠西的汉唐故道早已废弃,为数不多留有的道路,也多被瓦剌所占据。”

“若是我军真要走漠西,且不提补给如何解决,单说瓦剌若是污染水源,那我军数万人恐怕未战便败。”

朱高煦很庆幸自己懂得地理和气候情况,也能根据后世情况进一步分析这个时代的地理气候情况。

在朱高煦看来,明军这种需要大队民夫维护的军队,只有走漠北欧亚大草原这一条路,别无选择。

“稍许我让亦失哈送一份沙盘给您,您便知道为何不能指望哈密了。”

早早就猜到朱棣想法的朱高煦,自然早早就准备了一份沙盘来让朱棣更直观感受北方情况。

“不用等稍许了,老三你在这里招呼,俺和老二去看看那沙盘。”

朱棣起身吩咐坐在旁边全程看戏的朱高燧,不等他反应就向华盖殿走去。

“去把沙盘抬过来。”

朱高煦见状吩咐亦失哈,而后起身跟上了朱棣的脚步。

二人走进华盖殿入座后,不久便见到了亦失哈带着六名兵卒抬着沉重的沙盘走进了华盖殿内。

沙盘长一丈,宽六尺,南端从西安、洛阳、济南一线为结束,北端以小海(贝加尔湖)、奴儿干城、剑河上游(叶尼塞河)为结束。

向西则是讹答剌为结束,向东则是以奴儿干为结束。

在这样的一份沙盘上,蒙古的高原地形、水流情况,以及西域和东北、关内的地形、水文情况都一目了然,甚至根据地形铺设了细沙和草皮、细石子、木雕山脉来代表沙漠、草原、戈壁和山川。

朱高煦根据自己的记忆和这两日审问鞑靼部官员所获的情报,将代表蒙古诸部的旗帜给插上,又在西域插上了别失八里的旗帜。

“这一面旗帜代表一个部落或一个城池,上面都有备注。”

朱高煦做完这一切,开始向朱棣展示道:“以您的本事,不用我说,也能从这上面看出东西吧。”

他说完这话,便回到了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朱棣则是背着双手,在王彦、亦失哈等人举着烛火的情况下观看这个沙盘。

这个沙盘比例比之前朱高煦所制作的《天下四夷宾服总图》沙盘还要细致,所以许多小河流也呈现其中。

正因如此,朱棣在看到它的第一眼便否决了从哈密和甘肃出兵的想法。

蒙古高原之所以被称为漠北和漠南,主要问题就在于在漠北和漠南之间横亘着一块巨大的戈壁沙漠。

蒙古大戈壁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也是亚洲面积第二大沙漠,世界第五大沙漠。

从戈壁东界的开平卫算起,到向西域东部哈密地区,其直线长度能达到三千里。

如果算上哈密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那东西直线长度能达到四千六百余里。

哪怕在后世,想要从哈密前往乌里雅苏台都不容易,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朱高煦为了避开大戈壁,特意开发的漠东三卫,为的就是借助嫩江水运,节省大批粮草开支。

如果没有嫩江,这次的北伐不可能耗费那么小,也不可能运送那么多火炮和火药、支撑那么多军队抵达呼伦贝尔大草原。

“恼温江、饮马河、色楞格河、甘微河(扎布汗河)……”

朱棣呢喃着这些被标注出来的河流,最后抬头看向朱高煦,眯了眯眼睛:“你倒是下的一手好棋。”

朱高煦所标注的这些河流,距离基本不超过五百里,而这些河流也是蒙古人能在漠北生活下去的原因。

它们带来了水源和生命,带来了充沛的草场,因此给了蒙古人可以常居漠北的可能。

沿着这些河流,如果大明在漠东三卫有足够的人口,那甚至能拉起一支三十万民夫的队伍,补给着五万骑兵横击漠北。

只是可惜,大明在漠东拉不出那么多人,也无法在短时间迁徙那么多人,更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看着这沙盘,朱棣叹了一口气:“老二,伱说俺们父子能把这漠北拿下吗?”

“拿下也没办法长治下去。”朱高煦摇摇头,他并不认为以大明当下的生产力,能将漠北的矿产开采出来并运送到南方,同时还能获得巨大的利润。

没有利润,那漠北就是“赔钱货”。

漠北对于满清来说,起码还有“满蒙权贵”的统战价值,但对于大明来说就是鸡肋。

满清对漠北权贵的那些政策,如果朱高煦敢做出来,那他绝对被戳脊梁骨。

不管是和亲还是输送钱粮,这放在汉人,尤其是经历两宋之后的大明百姓看来,几乎都是丧权辱国的政策。

因此,在生产力和交通运力没有提高前,弱羁縻漠北就是朱高煦能触及到了唯一可能。

占据呼伦贝尔大草原,保持一定数量敢战军队,然后威慑漠北草原的同时,又对蒙古人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用文化和经济腐化他们的权贵,让他们渐渐依附大明,直到大明开始工业革命。

只要进入了工业的时代,只要拥有了火车,那朱高煦想不到比满清更烂的剧本。

满清小族凌大族,很难革新接受工业化,但汉人王朝就没有那么多顾虑。

在朱高煦看来,只要把基础教育给弄好,把基础打实,即便大明不会主动进行工业化,也会在看到其它国家工业化成功后跟着开展工业化。

能做到这点,大明就算是正常发挥,反正不可能比满清的剧本更烂了。

“你说的不错,确实无法长治……”

朱棣想到了自己这一路北上南下所耗费的时间和钱粮,认可般的点了点头,随后继续道:

“海喇儿千户所那边,你好好招呼王义,俺不着急,但也不能太久。”

说着说着,朱棣坐到了朱高煦身旁,握住他的手,假装委屈道:“老二,你得知道,你爹我已经快五十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走了。”

“你也不想,让你爹我带着遗憾走对不对?”

“钱粮的事情靠你了,这个家由你来监国,我放心。”

“等我打残了瓦剌,到时候你也可以准备准备即位了。”

“我呢,到时候如果还活着,那就做一个太上皇,你每年拨个几十万贯给我,我搬到北京去,不碍你的眼。”

“你要是不放心,那就在北京修几个园子,我在园子里住,紫禁城给你住。”

“没事的时候,你就去看看我,毕竟人老了,怕受到冷落……”

朱棣说着所谓“心里话”,声音不知不觉中甚至带上了哭腔。

瞧着这一幕,即便已经见过无数遍,朱高煦还是忍不住的佩服。

也难怪前身会被老头画大饼给画的难以自拔,就这演技放到后世都能拿影帝,骗个前身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爹,您身体健朗着呢。”

朱高煦的手搭在了朱棣的脉搏上,冷不丁的来了这么一句,直接把朱棣准备的许多话给堵了回去。

“瓦剌是肯定要打的,不过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这得看漠东三卫和渤海的情况。”

“我们父子治国,自然是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小民安康。”

“四川的新政已经有了结果,现在也可以准备河南和北平、山西的新政事宜了。”

“要开始了?”朱棣尴尬的抽回手,朱高煦见状则是轻笑道:“过些日子您看了户部的《黄册》、《鱼鳞图册》就知道了。”

“这还只是四川府县的情况,如果沐春击垮了四大土司,贵州成功设置三司,到时候西南才是真正的百姓赖安,朝廷也可以全力着手北方了。”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要着手北方,你手下的学子数量得足够才行。”

“另外,我在漠北的时候,可没少有都察院官员弹劾新政地区的胥吏贪腐问题。”

“你要对北方进行新政,得先把这些把柄给解决才是。”

“父亲放心。”朱高煦的眼神闪烁,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自信道:

“今年的毕业考生,可是足有二十万之多呢……”

(本章完)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