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附庸风雅(2 / 2)

初唐小闲人 子率以正 4314 字 4个月前

笑吧,好好的笑吧,一会儿你们就该笑不出来了。

李让应战了,王行舟便迅速安排人撤下宴席之上的残羹剩肴,重新上了一桌子好酒好菜。

酒菜到位,王行舟并不打算给予李让太多思考的时间。

稍微收敛一下脸上的笑容,朝着李让拱手道:“李县侯于诗文一道乃是大家,按理说当由侯爷来起这个头,但毕竟李县侯远来是客,吾等虽然不才,但待客之道尚且粗通一些,这第一回合,便由李县侯出题,吾等作答,如何?”

听完王行舟的一通屁话,李让不由得隐晦的翻了个白眼。

这话乍一听没什么毛病,若是官场之外的人听见,还以为王行舟当真待客有方。

实际上就是在诱导李让喧宾夺主。

他话里话外都在说李让远来是客,既然是客,那自然是客随主便,哪里有客先出题的道理?

李让要是真信了他的屁话,信不信明天整个扬州城就会盛传他这个新任扬州二把手不懂规矩。

说白了,王行舟这是不想让人说他欺压客人,又不想让李让抢占先机,毕竟他是主人,肯定不能直接说他要先出题。

典型的又当又立。

世家的老习惯了,李让见怪不怪。

但王行舟肯定想不到,这番话却是正中李让的下怀。

开玩笑,李让本来就是要装逼的,王行舟不刁难他,他还怎么装?

于是,李让非常善解人意的开口道:“王刺史说笑了,本官远来是客,自当客随主便,岂能做出这等喧宾夺主之事,若是本官来出这个题,反倒叫人笑话本官不懂规矩。这第一回合,还是由诸位同僚出题比较好,王刺史以为呢?”

王行舟面色不变,回道:“李县侯言重了,你我俱是扬州同僚,大家同朝为官,哪有什么喧宾夺主的说法,李县侯只管出题便是。”

李让摇头道:“有道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本官若是坏了规矩,只怕日后人人效仿,那这诗会也就变成了群魔乱舞大会,王刺史就莫要多言了,还请出题。”

双方拉扯了好几个来回之后,总算是走完了过场。

王行舟本来也不是真心要李让先出题,现在面子问题解决了,自然就不再谦让。

先是打量了一番跃跃欲试的一众属官,见众人士气旺盛,不由得微微一笑,问道:“诸位同僚,既然李县侯不愿喧宾夺主,吾等若是再谦让下去,这酒菜就该冷了,不知哪位同僚愿意出题?”

此言一出,一众官员纷纷摇头。

这第一题,自然当由他这个扬州刺史先来,这点规矩,他们懂!

见状,王行舟也不再多问,转头朝李让笑道:“李县侯,本官不善诗文,自然也搜刮不出来什么典故为题,既然今日乃是接风之宴,不如便以此宴为题,做一首七言律诗,如何?”

李让晃了晃脑袋,指着面前的酒宴问道:“就这?”

王行舟点点头,继续补充道:“至于时间,便以一炷香为限。”

李让哦了一声,心里却在暗想,这王行舟莫非是怕他们输得不够难看?

他还以为王行舟会引经据典的给他出一道什么难题呢。

结果......

就这!

看不起谁呢?

见李让愣神,王行舟还以为是自己出的题太难,毕竟他限制了七言律诗。

律诗,最重格律,其次对行文也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还是应制诗。

诸多条件相加,想写一首好的律诗出来,好像是有那么点难。

不过,王行舟完全没有要开口降低难度的打算。

以宴席为题,本就是他灵机一动想出来的题目用来为难李让的。

引经据典当然能出难题,但引经据典的应制诗文都有相应的格式,鬼知道李让是不是早有准备?

万一他早就翻阅了许多典籍,做出了许多应制诗,只等着今天用来打他们的脸呢?

这个可能虽然小,但能杜绝就要杜绝。

而以宴席为题,虽然不难,但李让总不可能早就做好了等着他吧?

更何况他还做出了许多限制。

就这种题,李让就算是诗词大家,也不可能即兴就能出一首传世之作吧?

所以,当他发现李让在愣神之后,脸上便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笑容。

他仿佛已经看见了李让诗词大家这个人设,在江南士族面前崩得稀碎的场景。

也仿佛看见了李让化身小受,不管江南士族提出什么条件,都只能一脸屈辱点头答应的画面。

江南士族,终将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强势崛起!

哎呀~美滴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