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少年(1 / 2)

大明国士 子率以正 3125 字 4个月前

节操这种东西,陈堪一向看得很淡。

所以在抄袭完文大才子的大作之后,陈堪取过另外一张纸继续在纸上写下了《中秋月·中秋月》六个大字。

这首词是景泰英宗至成化年间的大奸臣徐有贞所作。

徐有贞这个人的人品烂透了,但词写得还是不错的。

抄袭他,陈堪更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在纸上写下这首小词的词牌名,陈堪满意的点点头,很好,从现在开始,《武功集》是我的了。

大臣们自然是不知道陈堪在无声无息间已经完成了一次无耻的文抄。

他们看见的,是一个自信满满的青春少年郎,嘴角噙着淡淡的微笑,在雪白的宣纸上挥洒自如。

他是少年!

少年有他的山海,有他的重重山影,有他的万里波涛。

如果可以,风给他,沙漠给他,天空也给他,是无拘无束的风,会下大雨的沙漠和铺满星辰的天空。

“好一个少年。”

逐渐有大臣停下了笔锋,将视线投向神态自若的少年。

他们仿佛看见了他们年少时的自己,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神采飞扬。

当陈堪落下最后一个月字时,大殿中央的檀香也刚好燃尽。

刚刚好。

“时间到!”

宫人尖锐的声音响起,几个内侍一言不发的收走了大臣们面前的宣纸。

朱棣的贴身太监简单分辨了一下,将四分之三的白纸摆到了一旁,随后将写有内容的纸张一言不发的递给了朱棣。

彩头是朱棣出的,由他来做裁判,群臣自然不会有意见。

朱棣看着瞬间薄了四分之三的作业,心里也不甚在意,他也清楚,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急智。

他要大臣乃是用来治国,又不是写诗逗他开心,写不出来就写不出来吧。

至于交白纸的大臣们心里惭不惭愧,那就不是朱棣该考虑的事情了。

“月归云,向岭边,凉枕依长夜,更须共谁谴……”

“好词,可惜,文不对题。”

“莫复感念轻别离,送卿归至婺州东”

“倒是有几分中秋月圆求而不得的矫情……”

“莫言思绪无处道,遥寄天上白玉京。”

“这句不错……”

朱棣一份一份的看过纸上的诗词,看到出彩的诗词句子还会忍不住念出声来。

“咦?”

朱棣忽然轻咦一声。

大臣们瞬间伸长了脖子。

尤其是写出了诗词的大臣们,都在期翼着让朱棣感到惊讶的是自己的作品。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竟是《忆秦娥》的变体,更难得的是立意高远,遣词得当!”

看见这首小词,朱棣喃喃自语一句,一下子来了兴趣。

倒是没想到,闺女即兴提出来的的应试作诗,还能有这种意外之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